

1.
形容詞
虛心,不自高自大。
1.
謙虛;謙讓。
1.出自《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
2.出自《苦寒》詩太昊弛維綱,畏避但守謙。
3.出自《死水微瀾》她略謙了兩句。
2.
減損;不足。
1.出自《逸周書·武稱》既勝人舉旗以號令,命吏禁掠,無取侵暴,爵位不謙,田宅不虧,各寧其親,民服如化,武之撫也。
2.出自《后漢書·輿服志上》轓長六尺,下屈廣八寸,上業廣尺二寸,九文,十二初,后謙一寸,若月初生,示不敢自滿也。
3.
《周易》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坤》上。卦形為“?”。
1.出自《易·謙》《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2.出自《左傳·昭公五年》初,穆子之生也,莊叔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謙》?,以示卜楚丘。
4.
通“嫌”。嫌疑。
1.出自《荀子·仲尼》貴而不為夸,信而不處謙。
2.出自《漢書·韋玄成傳》弘懷謙,不去官。
5.
通“兼”。并。
1.出自《墨子·明鬼下》此二子者,訟三年而獄不斷。齊君由謙殺之,恐不辜;猶謙釋之,恐失有罪。
1.供奉煮熟的祭品。
1.進獻意見。語出漢班固《東都賦》"婁敬度勢而獻其說,蕭公權宜而拓其制。"
1.進入新的一年;歲首正月。
1.猶擂臺。用來角技﹑比武的高臺。
1.露出身體。
1.見"獻可替否"。
1.同"獻可替否"。
1.古代負土獻神,建廟祈福的一種活動。
1.詞牌名。原為法曲之一種。有九十二字﹑九十一字﹑八十七字三體。
1.古代地方官員向朝廷進貢搜括而得的羨馀。
1.奉獻酒食等以示犒勞。
2.奉獻供品祭祀。
1.犒賞;獻酒食款待人。
1.露出笑容。
2.猶見笑。被人笑話。
3.故作笑容以取悅于人。
1.以新收獲的谷物﹑果品等先祭神靈,后自享用的一種風俗。
2.指勞動者將新鮮的收獲物獻給統治者。
1.獻出自身的血液。多供醫療上輸血之用。
1.進言;進獻意見。
2.指所進獻的意見。
1.推薦賢者。
1.謂奉贈財物。
2.指饋贈品。
1.提出疑問。
1.呈獻技藝;表演技藝。
2.稱科舉應試。
1.陳述意見;建議。
1.為討好別人而細心伺候﹑奉承。
1.猶獻酒。
1.指古祭禮中主人獻酒于侑尸者(即陪侍"尸"之人)。
2.勸酒助興。
1.奉承阿諛。
1.春秋時楚人卞和得寶玉,先后獻給楚厲王﹑武王,都被認為欺詐,被截去雙腳。到楚文王即位,和抱玉璞哭于荊山下,楚王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寶玉。事見《韓非子.和氏》◇因以"獻玉"為典,謂向君主或朝廷獻才智。
1.指進獻食物給皇上。
1.獻酒。
1.古稱酒席上的主人。
1.謂古祭禮中主人向司祭人進酒。
2.進獻祝詞。
1.謂觀裸狀之罪。
2.呈現某種形態;做出某種姿態。
3.投獻的狀紙。
1.即犧尊。祭祀用的一種酒器。
1.捕鳥的網。
2.借喻法網。
1.少年兒童因分泌紊亂而引起的體質虛弱﹐易患結核﹑淋巴結腫大﹑濕疹等癥。
1.機體各組織的表皮中能制造和分泌某種液體物質的細胞﹐如組成汗腺﹑唾液腺等的細胞。
1.敏捷勇猛。
1.輕狂急躁。
1.敏捷勇猛。
1.文雅安詳。僩,通"嫻"。
1.輕忽拋棄。
1.敏捷輕浮。
2.輕捷。
1.亦作"僴然"。
2.狂妄貌;自大貌。
1.亦作"僴瑟"。
2.莊敬寬厚。語出《詩.衛風.淇奧》"瑟兮僩兮,赫兮唅兮。"毛傳"瑟,矜莊貌;僩,寛大也。"孔穎達疏"瑟,矜莊,是外貌莊嚴也。僴,寛大,是內心寛裕。"僩,一本作"僴"。
1.謂僅依耳聞,不察實情。僩,通"剽"。掠取。
1.輕捷。
1.敏捷快速。
1.文雅。僩,通"嫻"。
1.敏捷勇敢。
1.舉止失態。
1.無知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