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跨坐;乘坐。
1.出自《莊子·齊物論》乘云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
2.出自《感春》詩朝騎一馬出,暝枕一床臥。
3.出自《兒女英雄傳》雇了四頭長行騾子,他主仆三人騎了三頭,一頭馱載行李銀兩。
4.出自《河的子孫》小腳的寡婦媽騎在毛驢上,由弟弟陪著,哭哭啼啼一定要跟著來送他。
2.
兼跨兩邊。
1.出自《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
2.出自《醒世姻緣傳》晚間孟指揮正待成親,這明吾騎了孟指揮的大門,一片聲的村罵。
3.出自《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看到有一段大木或一件值得下水的東西浮來時,就踴身一躍,騎到那樹上,或傍近的物邊,把繩子縛定,自己便快快地向下游岸邊泅去。
3.
騎的馬。
1.出自《戰國策·趙策二》趙地方三千里,帶甲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
2.出自《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重英曲騷之飾,絕景遺風之騎。
3.出自《贈蔡制亭秀才》詩門前剝啄騎頻嘶,早有高人掛短藜。
4.
指車馬。
1.出自《楚辭·遠游》騎膠葛以雜亂兮,斑漫衍而方行。
5.
騎兵。
1.出自《孫臏兵法·八陣》車騎與戰者……易則多其車,險則多其騎,厄則多其弩。
2.出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敵夜遁去,行遇柴道,騎皆舍馬步走。
3.出自《忠武岳王廟》詩鐵騎竟當追虜穴,金牌原不出深宮。
4.出自《李自成》陸續收容了別的隊里潰散出來的弟兄……步騎都有,武器不全。
6.
騎馬的侍從。
1.出自《韓非子·說林下》公孫弘斷發而為越王騎。
2.出自《漢書·賈山傳》賈山,潁川人也……嘗給事潁陰侯為騎。
3.出自《與朝歌令吳質書》今遣騎到鄴,故使枉道相過。
7.
量詞。用于馬,相當于“匹”。亦用于其它動物。
1.出自《水滸傳》鸞鈴響處,一騎馬跑將出來,眾人看時,乃是拚命三郎石秀。
2.出自《馬政志》春秋時……諸侯力政,各國有馬至千萬騎,后秦并六國,馬皆入之秦。
3.出自《廣陽雜記》有象四十余騎,自叢篁中出。
8.
姓。戰國時燕將有騎劫。見《史記·樂毅列傳》。
9.
跨馬,騎馬。
1.出自《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文帝從霸陵上,欲西馳下峻坂。袁盎騎,并車攬轡。
2.出自《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今欲專士女於耕桑,習鄉閭以弓騎。
3.出自《三國演義》玄德遂將此馬送與劉表。表大喜,騎回城中。
4.出自《李自成》這匹馬不是凡馬……讓我騎一趟試試如何?
10.
泛指騎的動物。
1.出自《封神演義》我們的坐騎,及是奇獸;戰馬見了,骨軟筋酥,焉能站立。
11.
一人一馬。
1.出自《東都賦》千乘雷起,萬騎紛紜。
2.出自《賣炭翁》詩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3.出自《觚剩·鳴鉦薦試》學使者方啟轅燃燭,見二騎直入投檄。
1.指道觀建筑。
1.仙女。
2.對女道士的敬稱。
3.舊時對從事下神占卜等迷信活動的婦女的稱呼。
4.螻蛄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三.螻蛄》。
1.道教語。謂成仙的資質。
2.比喻超凡拔俗的氣質。
3.喻不同凡響的藝術特質。
1.道觀的美稱。
1.道教稱有尊位的神仙。
2.借以尊稱道士。
1.仙人修道及游憩之所。亦借稱道觀。
1.仙女的住所。
1.神話傳說月中有桂樹,稱之為"仙桂"。語出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
2.喻指科舉功名。
1.幻想和傳說中仙樹所結的果實。
2.美稱御賜果品。
3.道教語。謂成仙的結局。
1.仙羽,指鳳凰。
2.借喻新登第的進士。
3.指天子的書簡。
1.仙人乘坐的船。
1.指皇帝所用之筆。
1.指仙鳥。
1.神話傳說中仙人騎乘和飼養的鶴。
2.鳥名。也叫白鶴。
1.植物名。也叫龍牙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狀復葉,花小,黃色。莖﹑葉可入藥,有止血作用。
1.舊時迷信,指修煉成精的狐貍。也叫狐仙。
1.南朝齊宮殿名。
2.山名。在今浙江省浦江縣。又名少女峰。
1.謂成仙。
2.死的婉辭。
1.仙女。環,古代女子的環狀發髻,借指女子。
1.奇花異卉。
1.舊時迷信,謂神仙異人所作的預言或暗示。
1.仙人的遺跡或行蹤。
1.仙女。
2.借指美女。
1.神仙之鄉。亦形容清幽之境。
2.仙人的名籍。
3.古以科舉及第為登仙,因稱及第者的資格與名姓籍貫為仙籍。
1.謂死者靈前之幾。幾,老人憑靠之物。
1.謂非凡的技能﹑本領。
1.對歌舞曼妙的樂妓的美稱。
1.古代婦女發髻樣式的一種。
1.指仙鶴。因傳說為仙人所騎乘,故稱。語出《藝文類聚》卷九十引《相鶴經》"鶴,陽鳥也,而游于陰。蓋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也。"
1.仙人所住之處。
2.指仙人。
3.舊時迷信,用以稱狐仙。
1.人乳的別名。
1.仙人的車駕。
2.用作對仙人的敬稱。
3.借稱皇帝的車駕。
4.謂出游的車駕。
1.仙界﹑天庭的神將。
1.仙山。
1.指道教。
1.殿﹑壇的臺階。
2.仙官的品級。
1.仙人生活的地方;仙境。
2.借指景物幽雅絕塵之地。
1.舊時迷信指巫婆下神時口中的唾液。
1.指皇宮。因禁衛森嚴,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稱。
1.指京城。
1.泛稱道教經典。
1.指高官出行時用的旌旗。
1.見"仙井監"。
1.監名。其地有鹽井,相傳為漢張道陵所開,因名仙井。北宋熙寧五年置陵井監,宣和四年改名仙井監。治所在仁壽,轄境相當于今四川省仁壽﹑井研兩縣地。
1.仙人所居處;仙界。亦借喻景物極美的地方。
1.仙人住所。亦借稱清靜絕俗的所在。
2.借指歌妓居處。
3.縣名。在今浙江省。宋景德四年始置。以產白術著名。參見"仙居術"。
4.杭州靈隱山的別名。
1.衣袖之美稱。
1.神仙的眷屬。
1.修道成仙的秘訣。
1.供陳靈牌﹑神像的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