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向神求福;祈禱。
2.
動詞
請求;希望。
3.
名詞
(Qí)姓。
1.
向天或神求禱。
1.出自《書·召誥》我非敢勤,惟恭奉幣,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2.出自《詩·小雅·甫田》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
3.出自《潮州祭神文》謹以清酌腵修之奠,祈于大湖神之靈。
2.
請求,希望。
1.出自《答難養(yǎng)生論》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
2.出自《中奉大夫曾公墓志銘》遂以親嫌乞免,且以病力祈去。
3.出自《書信集·致黃源》制版后并祈代錄題語。
3.
通“祁”。大。參見“祈寒”。
1.出自《劉福墓志銘》聞有學出己上,便往與交;聞有大人先生,便往質其所疑,祈寒極暑不懈。
2.出自《楊應震授文林郎制》戴星為治,計日有程,辛勤于暑雨祈寒,勞苦若家人婦子。
3.出自《續(xù)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八年》帝曰:“聞民間殊苦新法。”安石曰:“祈寒暑雨,民猶怨咨,此無庸恤。”帝曰:“豈若并祈寒暑雨之怨亦無邪!”
4.
通“畿”、“圻”。皇帝都城千里之地。
1.出自《詩·小雅·祈父序》《祈父》,刺宣王也。
1.猶言滋潤滑口。
1.污穢。
1.謂打擾,擾亂。
1.愈久。
2.漸久;長久。
1.謂汁液滲滴。
1.方言。象聲詞。多形容小動物的叫聲或快速行動發(fā)出的聲音。
1.同"滋蔓"。
滋生蔓延野草滋蔓。
1.謂植物生長繁茂。
1.謂美食。
1.滋生萌發(fā)。
1.猶生事,鬧事。
1.污濁的爛泥。
1.栽培;養(yǎng)育。
1.制造事端進行擾亂。
1.生長繁茂。
1.滋潤濡染。
1.滋生繁衍。
①飽含水分;不干枯嫩葉滋潤欲滴|面容越發(fā)滋潤了。②增加水分;不使干枯雨露滋潤禾苗壯。
1.補養(yǎng)的膳食。
1.繁殖;生育。
2.發(fā)生;引起。
1.眾多;興旺。
1.生事,制造糾紛。
1.生長茂盛。
1.美味。
2.味道。
3.引申指苦樂感受。
繁殖;增長十年之間,其滋息不可計|人口滋息。
1.潤澤貌。
1.謂噴涌泉水的洞穴。
1.方言。發(fā)芽。
1.繁殖增生。
1.滋生演變。
滋補養(yǎng)育,提供營養(yǎng)山林川澤之滋養(yǎng),財之所從出也|滋養(yǎng)成林。也指營養(yǎng)物身量大,受累多,應當需要更多的滋養(yǎng)。
1.謂富有營養(yǎng)﹑可以滋補身體的食品或藥品。
1.謂滲透的汁液。
2.汁液滲透。
3.特指唾液。
1.猶復議;重加議論。
1.滋生,增衍。
2.滋養(yǎng)補益。
1.滋補陰虛,為中醫(yī)的一種療法。
1.猶滋生。
1.指肥膩的葷食。
1.繁殖;培育。
1.培植。
2.猶繁茂。
1.增加;增長;增生。
1.美好的滋味或意味。
1.猶滋補。
1.勤勉貌。
2.形容興味很濃的樣子。
3.象聲詞。
1.粗劣的飯食。
1.古代盛在祭器內以供祭祀的谷物。
1.古代祭祀時用的以黍﹑稷所作的飯食。
1.淺紅色的清酒。
1.祭神用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