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副,盤)一類文娛或體育項目。也指每種棋本身,一般由棋盤和棋子組成。多數(shù)棋由兩人共玩,如圍棋、象棋、國際象棋;個別的棋由兩個以上的人共玩,如跳棋。下棋的人按規(guī)則擺放、移動棋子,多以吃掉對方的棋子來決勝負。
2.
名詞
指下棋的著數(shù)。
3.
名詞
指棋子。
1.
亦作“棊”。亦作“檱”。亦作“櫀”。亦作“簯”。
2.
一種文娛活動的用具。一副棋包括若干顆棋子和一個棋盤,下棋的人按一定規(guī)則擺上并移動棋子,比賽輸贏。如圍棋、象棋、軍棋、跳棋等。古時亦通稱博弈的子為棋。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今寧子視君不如奕棋,其何以免乎?
2.出自《說苑·善說》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
3.出自《魏都賦》成都迄已傾覆,建鄴則亦顛沛,顧非累卵於疊棋,焉至觀形而懷怛。
4.出自《寄僧》詩錫倚山根重蘚破,棋敲石面碎云生。
5.出自《文匯報》周老先生又坐在了家門口的老年活動室里,與老朋友們執(zhí)棋對弈。
3.
指下棋。
1.出自《閑居遣懷》詩賒酒風前酌,留僧竹里棋。
2.出自《懶真子》棋貪必敗,怯又無功。
1.指四通八達的市集。
1.淹通深遠。
2.總長。
3.方言。全部。
1.即通腸米。
2.使腸胃通暢。
1.謂僅能稍通腸胃的極難得到的米。
1.平常,普通。
①通行無阻道路通暢|呼吸通暢。②文字、思路等順暢流利文章立意新,句子也通暢。
1.謂同棲于一個窩巢。
1.潮水流通。
1.有車往來。
2.鐵路或公路等修通,開始行車。
1.合計;總共。
2.平均。
1.亦作"通澈"。
2.通曉;明白。
3.通侯。
1.見"通徹"。
1.禱告,禱祝。
1.猶報曉。
1.通常的稱呼。
2.一般的說法。
1.方言。全部,整個。
1.通報呈遞。
2.掌管賓客往來聯(lián)絡事務的人。
1.表達誠意。
2.猶通陳。
1.賭博時莊家贏了其他各家。
1.護城河。
1.猶通行。
1.猶通紅。
1.猶通令,把同一命令發(fā)往各地。
1.全面籌劃。
1.交際往來。
1.見"通脫"。
1.流通的河川。
1.通報傳達。
1.豁達寬厚。
1.傳話。
2.指譯員。
1.呈遞書面意見。
2.傳達話語。
1.出示名片以求延見。刺,名片。
2.通報傳遞來訪者的姓名或名片。
1.亦作"通麤"。
2.謂通順與粗疏。
1.見"通粗"。
1.謂升任高一級的副職。
①通行到達前山與后山互相不能通達。②洞明;通曉人情世故無不通達|老先生乃是通達之人。
1.一種中間相通,可以放錢物的腰帶。
1.猶言通宵達旦。
1.聯(lián)絡引導。
①傳輸信息的數(shù)據(jù)通路。②計算機系統(tǒng)中傳送信息和數(shù)據(jù)的裝置。主要有主存儲器讀寫通道和輸入、輸出通道。能接收中央處理機的命令,獨立執(zhí)行通道程序,協(xié)助中央處理機控制與管理外部設備。③來往的路或供上下的樓梯。
1.共同遵循的道德。
1.東漢時為表彰鄭玄之德在其故鄉(xiāng)所造之門。故址在今山東省高密縣西北。
1.勾結敵人。
1.傳達遞送。
書名。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記載歷代典章制度沿革的史書。唐代杜佑著。二百卷。上起傳說中的唐虞,下迄唐肅宗、代宗時。分為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八門。內(nèi)容以唐代最為詳盡。
1.有電流通過。
2.把宣布政治上某種主張的電報拍給有關方面,同時公開發(fā)表。
3.公開發(fā)表的宣布政治上某種主張的電報。
1.至喪家吊唁。
1.統(tǒng)一選用。
一國就某一爭端通知另一方并要求答覆的文書最后通牒。
1.猶通洞。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