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唘”的今字。“啔”的今字。亦作“啟”。亦作“闙”。
2.
開;打開。
1.出自《書·金縢》王與大夫盡弁,以啟金縢之書。
2.出自《感春》詩宮門一鎖不復啟,雖有九陌無塵埃。
3.出自《黃竹子傳》竹子方擁彗……擲一囊促使者歸。生啟之,斷發尺許。
4.出自《窮愁》遂啟其甕,甕裂紋如蛛網,探其手中,出青蚨三百,其生計之母財也。
3.
分開。
1.出自《大戴禮記·夏小正》啟灌藍蓼。啟者,別也,陶而疏之也。
2.出自《夏小正箋》啟灌,謂開別其藂雜也。
3.出自《夏小正經傳集解》張氏爾岐曰:“種藍之法,先蒔於畦,生五六寸許,乃分別栽之,所謂啟也。”
4.
開拓;開創。
1.出自《詩·魯頌·??宮》大啟爾宇,為周室輔。
2.出自《韓非子·有度》齊桓公并國三十,啟地三千里。
3.出自《為賈謐作贈陸機》詩三雄鼎足,孫啟南吳。
4.出自《石闕銘》惟帝建國,正位辨方,周營洛涘,漢啟岐梁。
5.出自《梁父吟》俾君父之啟魏兮,相祀事而勿失。
5.
通;開通。
1.出自《梁書·元帝紀》鑿河津于孟門,百川復啟;補穹儀以五石,萬物再生。
6.
開導;啟發。
1.出自《論語·述而》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天誘其衷,啟敝邑之心。
3.出自《池北偶談·談異五·賽從儉》賽氏當世科第,天啟之也。
7.
指門戶;道橋。參見“啓塞”。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年》春,新作南門。書,不時也。凡啟塞,從時。
8.
古時指立春、立夏。參見“啓閉”。
1.出自《左傳·昭公十七年》青鳥氏,司啟者也。
9.
始;開始。
1.出自《冊魏公九錫文》君則攝進,首啟戎行。
2.出自《在懷縣作》詩初伏啟新節,隆暑方赫羲。
3.出自《顏氏家訓·慕賢》群小不得行志,同力遷之;既代之后,公私擾亂,周師一舉,此鎮先平。齊亡之跡,啟於是矣。
4.出自《東園叢說·諸子言性》起諸子紛紛之論者,蓋自孟軻啟之。是說何其淺也!
5.出自《文史通義·言公下》窟巢托足,遂啟璇雕;毛葉御寒,終開組纂。
10.
招致;引發。
1.出自《左傳·文公七年》今臣作亂,而君不禁,以啟寇仇,若之何?
2.出自《雜詩》金風扇素節,丹霞啟陰期。
3.出自《后漢書二十八將傳論》夫崇恩偏授,易啟私溺之失;至公均被,必廣招賢之路。
4.出自《漱華隨筆·五經中額》長浮偽而啟幸心,殊非加中五經之本意。
11.
啟奏;稟告。
1.出自《商君書·開塞》今日愿啟之以效。
2.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
3.出自《上鄭尚書相公啟》愈啟: 伏蒙仁恩,猥賜示問。
4.出自京劇《楊門女將》啟夫人,當日元帥就在此下馬。
12.
泛指奏疏,公文,書函。
1.出自《太平御覽》官信曰啟。
2.出自《文心雕龍·奏啟》至魏國箋記,始云啟聞。奏事之末,或云謹啟……必斂飭入規,促其音節,辨要輕清,文而不侈,亦啟之大略也。
3.出自《寓簡》秦熺狀元及第,汪彥章以啟賀會之。
4.出自《看云隨筆·文飯小品》今年春天在北平總算找到一部,據說是從山東來的,凡五卷……卷一為致詞、尺牘、啟……騷、賦。
13.
先鋒。參見“啓行”。
1.出自《周禮·地官·鄉師》軍在前曰啟,在后曰殿。
14.
引申指先進的,前頭的。
1.出自《商君書·境內》其先入者,舉為最啟;其后入者,舉為最殿。
15.
指軍隊的左翼。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啟,牢成御襄罷師,狼蘧疏為右。
2.出自《張武略》詩兩軍鼓行屋瓦墜,殺聲直上蒼天聞。牙張距趯開復合,左啟右胠煙坌接。
16.
跪;危坐。參見“啓處”。
1.出自《爾雅?釋言》啟,跪也。
17.
視。后作“?”。
1.出自《廣雅?釋詁一》?,視也
18.
馬之一種,稱前右足白者。參見“啓服”。
1.出自《爾雅·釋畜》前右足白,啟。
19.
姓。
1.出自《通志·氏族四》啟氏,姓姒,夏后啟之后也,后燕有啟侖。
1.非常光榮;最大的榮耀。
1.邊塞。
1.猶濫殺,屠戮。
1.謂以美食供養。
1.過分的賞賜。
2.極力贊賞。
1.謂探討研究事物的深奧隱微之處。
1.耗盡精神。
1.謂最深處。
1.非常盛大。
1.謂切合時宜。
1.使勢力喪盡。
1.盡目力而望。
1.非常正確。
2.最是;確實是。
1.謂永存。
1.指北極星和天樞星。
1.邊塞的營壘。
1.窮盡其技藝。
2.窮盡其道理。
3.最大的數目。
1.謂竭盡心思;縝密思考。
1.盡力贊頌。
1.謂絕妙的姿態。
1.猶詳談;縱談。
1.至天;達于天。語本《詩.大雅.崧高》"崧高維岳,駿極于天。"指天之極遠處;遠處。
2.滿天,到處。
1.從半途攔劫或阻攔。
在水道中截斷水流,以提高水位或改變水流的方向~工程。
1.截留吞沒。
閥的一種,一般安在管道中間,把手多呈環狀,旋緊時管道阻塞。
1.見"截串"。
1.形容異常整齊。
從中取(一段)~文章開頭的幾句。
1.謂不同之處非常分明。
1.即日。
1.截肢與凌辱。
1.攔住攻殺。
1.搬弄是非。
下肢全部或部分癱瘓,多由脊髓疾病或外傷引起。
1.猶代替,接替。
1.同"斬釘截鐵"。
2.比喻堅定不移,或果斷干脆。佛教禪宗比喻截斷妄想。
1.齊頭。
2.古天竺國名。
1.沒有渡船的渡口。
1.斷頭路,前面走不通的路。
1.切削;切割。
1.猶攔駕。語本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截來轅于谷口,杜妄轡于郊端。"
(到一定期限)停止報名在昨天已經~。
截②活兒干了半~ㄧ走了一大~山路 ㄧ他的外語比你差一大~哪。
1.見"碣石館"。
2.借指王侯府第。
1.山名。在河北省昌黎縣北。碣石山馀脈的柱狀石亦稱碣石,該石自漢末起已逐漸沉沒海中。
2.指墓碑。
1.即碣石宮。
1.墓碣上的文字。
1.猛獸震怒貌。
1.墓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