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連接。
2.
動詞
〈書〉輔助。
1.
亦作“毘”。
2.
輔佐;幫助。
1.出自《書·微子之命》永綏厥位,毗予一人。
2.出自《后漢書·安帝紀》朕以不明,統理失中,亦未獲忠良以毗闕政。
3.出自《文選·陸機〈演連珠〉》是以物有微而毗著,事有瑣而助洪。
4.出自《晉書·齊王攸傳》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御方岳。
5.出自《〈桂陽州志〉序》茨君代衛,克毗盛功。舍車東雒,織屨南邦。
3.
阿附。
1.出自《詩·大雅·板》天之方懠,無為夸毗。
2.出自《文心雕龍·比興》炎漢雖盛,而辭人夸毗,詩刺道喪,故興義銷亡,於是賦頌先鳴。
3.出自《誚伯牙文》戰國之士好夸嗜毗,恒詭實以求合,不顧人之是非。
4.
厚,篤。
1.出自《故禮部尚書黃公墓志銘》公毗於學,生死六籍。發舒中和,仁政義術。
5.
近,接近。
1.出自《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謳歌有霸道之余,毗俗得華風之雜。
2.出自《盧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銘》赫赫苗宗,族茂位尊。或毗于王,或貳于藩。
3.出自《讀管子書后》譬之行星與日之有離心毗心也。
6.
連接。參見“毗鄰”“毗連”。
1.出自《東周列國志》惠公欲乞糴於他邦,思想惟秦毗鄰地近,且婚姻之國,但先前負約未償,不便開言。
2.出自《集外·出了籠的飛鳥》地理上和我們新疆毗鄰,歷史上和我們有過密切的關系。
3.出自《嘯亭雜錄·木蘭行圍制度》其地毗連千里,林木蔥郁,水草茂盛,故群獸聚以孳畜。
4.出自《桐君仙人招隱歌》具區之西,莫厘之北,大小龍渚相毗連。
5.出自《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正月十九》馬路四辟,洋樓毗連。
6.出自《曠野》詩那些池沼毗連著,為了久旱,積水快要枯涸了。
7.
損傷;破壞。
1.出自《莊子·在宥》人大喜邪?毗於陽;人大怒邪?毗於陰。
2.出自《文史通義·史德》因事生感,而氣失則宕,氣失則激,氣失則驕,毗於陽矣。
8.
通“卑”。參見“毗戲”。卑視、戲弄。
1.出自《論衡·程材》守古循志,案禮修義,輒為將相所不任,文吏所毗戲。不見任則執欲息退,見毗戲則意不得。
9.
春秋時魯國城邑名。
1.出自《左傳·哀公五年》五年春,城毗。
10.
姓。明代正統間有舉人毗寵。見《萬姓統譜·支韻》。
1.出自《萬姓統譜?支韻》毗,明朝毗寵,正統間舉人,膚施人。
11.
肚臍。
1.出自《馬氏日抄·犀毗》蓋毗者,臍也。犀牛皮堅有文,其臍旁四面,文如饕餮相對,中一圜眼,坐臥起伏,磨礪光滑。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