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死(用于人時多含貶義)。
2.
動詞
開槍打死。
3.
動詞
跌倒;失敗。
1.
仆倒。
1.出自《左傳·定公八年》顏高奪人弱弓,籍丘子??擊之,與一人俱斃。
2.出自《左傳·哀公二年》鄭人擊簡子中肩,斃于車中。
2.
失敗。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
3.
指挫敗。
1.出自《后漢書·鄭太荀彧等傳論》夫以衛賜之賢,一說而斃兩國。
2.出自《次韻陳履常張公龍潭》玄黃雜兩戰,絳青表雙蟠。烈氣斃強敵,仁心惻饑寒。
4.
死亡。
1.出自《國語·晉語二》驪姬與犬肉,犬斃;飲小臣酒,亦斃。
2.出自《禮記·表記》俛焉日有孳孳,斃而后已。
3.出自《傳奇·元柳二公》(少年)曰:“郎君令持此藥曰還魂膏,而報二君子,家有斃者,雖一甲子,猶能涂頂而活?!?/p>
4.出自《廣陽雜記》有長者王國良……其子病瘵垂斃。
5.
擊斃;打死。
1.出自《禮記·檀弓下》子射諸,射之,斃一人……又斃二人。每斃一人,揜其目。
2.出自《續資治通鑒·元泰定帝致和元年》雅克特穆爾手斃七人。
3.出自《銅墻鐵壁》那狗肏的還說我是你們故意留下的探子,叫敵人一槍斃了我。
4.出自《冬狩行》禽獸已斃十七八,殺聲落日回蒼穹。
皮膚的顏色。
1.指能圓滿完成使命的使者。
1.見"膚受之詖"。
2.比喻淺薄﹐造詣不深。
1.指讒言。膚受﹐謂浮泛不實﹐或謂利害切身。
1.見"膚受之詖"。
1.見"膚受之詖"。
1.膚淺庸俗。
1.見"膚詖"。
1.皮膚上起疙瘩﹐大腿發抖。形容非??謶帧?/p>
1.膚淺瑣碎。
1.學識淺薄。亦指淺學之人。
1.膚淺之言。
1.淺近的援引。指引書不當。
1.淺薄平庸。
1.肌膚豐滿。
1.膚淺空泛的言語。
1.輕浮狡猾。亦指輕浮狡猾之徒。
1.文身﹐在皮膚上刺出各種圖形。
1.膚淺的見聞。
1.胳膊。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
1.象聲詞。多形容動刀動槍的聲音。
1.膝蓋。
1.浮腫。
1.皮膚上突起的硬塊。亦指塊狀不平的樣子。
2.象聲詞。形容動作迅速省力。
3.謂性格挑剔﹑古怪。
1.面粉類制成的塊狀軟食品。
2.皮膚上突起的小塊。
1.布瀋。散布。
1.布散。
1.遍施。
1.指過佛教徒的生活。
1.佛教語。謂僧尼趺坐誦經。
1.腳背和踝骨。指趺坐。
1.指腳。
1.雙足交疊而坐。
1.踞坐;趺坐。
1.稱佛教徒去世。因其多趺坐蒲團而死,故稱。
〈書〉佛教徒盤腿端坐,左腳放在右腿上,右腳放在左腿上。
1.麩子和糠皮。比喻綿薄和細小。
1.用麩皮中洗出的粉調成的漿。用以漿衣服。
1.碎薄如麩子的金子。
1.即木炭。
1.桃形的麩炭。
通常指小麥磨成面篩過后剩下的麥皮和碎屑。也叫麩皮。
1.見"跗萼"。
1.亦作"跗蕚"。
2.花萼與子房。亦借指花朵。
3.亦作"跗鄂"?!对姡⊙牛iΑ?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按,鄂為蕚的借字;不,通"拊",亦作"跗",蕚的底部。因用以比喻關系親密的兄弟。
1.比喻兄弟均貴顯榮耀。
1.比喻兄弟均貴顯榮耀。
1.《詩.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鄭玄箋"鄂足得華之光明,則韡韡然盛興者,喻弟以敬事兄,兄以榮覆弟,恩義之顯亦韡韡然。"孔穎達疏"言兄弟和睦實強盛而有光暉也……言兄弟相親則致榮顯也。"因用以比喻兄弟均貴顯榮耀。
1.見"跗萼"。
蹠骨和脛骨之間的骨,構成腳跟和腳面的一部分,由七塊小骨組成。(圖見〖骨骼〗)
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