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砍伐;摘取。
1.出自《孫子·行軍》散而條達者,樵採也。
2.出自《史記·循吏列傳》秋冬則勸民山採,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
3.出自《招隱》詩朝採南澗藻,夕息西山足。
4.出自《南鄉子》詞歸路近,扣舷歌,採真珠處水風多。
5.出自《桃花扇·拒媒》一點芳心採不去,朝朝樓上望夫君。
2.
開采發掘。
1.出自《拾遺記·炎帝神農》採峻鍰之銅以為器。
2.出自《舊唐書·食貨志上》今請於郴州舊桂陽監置兩所,採銅鑄錢。
3.出自《東坡志林·爾朱道士煉朱砂丹》《本草》言丹砂出符陵谷。陶隱居云,符陵是涪州。今無復採者。
4.出自《天工開物·銀》採者穴土十丈或二十丈,工程不可日月計。
5.出自《魏書?恩幸傳?茹皓》皓性微工巧,多所興立。為山於天淵池西,採掘北邙及南山佳石,徙竹汝、潁,羅蒔其間。
3.
選取;搜集。
1.出自《后漢書·孔融傳》融聞人之善,若出諸己,言有可採,必演而成之。
2.出自《顏氏家訓·省事》十條之中,一不足採。
3.出自《蜂》詩採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忙。
4.出自《題〈戰國策〉》訪《春秋后語》,數年方得之,然不為無補,尚覬博採,老得定本,無劉公之遺恨。
5.出自《儒林外史》看那衛先生、隨先生的詩,“且夫”“嘗謂”都寫在內,其余也就是文章批語上採下來的幾個字眼。
4.
捕捉。
1.出自《秋浦歌》秋浦田舍翁,採魚水中宿。
2.出自《趙氏孤兒》屠岸賈云:“你不招,令人與我採下去著實打者。”
5.
觸動,交感。
1.出自《莊子·天地》故其德廣,其心之出,有物採之。
6.
扯;揪。
1.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若是惱咱性兒起,揪住耳朵採頭發。
2.出自《灰闌記》張千,與我採那張海棠下去打著者!
3.出自《酌中志·內臣佩服紀略》又神廟時,凡宣召太監田義等,皆值(直)指其名,曰叫某人來。如值圣怒,則曰采某人來。
4.出自《儒林外史》那分府坐在轎里,一眼看見,認得是支鍔,叫人採過他來。
7.
理睬。
1.出自《北齊書·后主穆后傳》后既以陸為母,提婆為家,更不採輕霄。
2.出自《殺狗勸夫》兄弟每把盞則管吃酒,不要採他。
3.出自《醒世恒言·小水灣天狐貽書》眾人那個採他,一味亂打。
8.
“埰”的訛字。參見“採清”。墳墓與廁所。
1.出自《荀子·王制》修採清,易道路。
1.象聲詞。
1.不混雜,不混淆。
2.猶言不奇異。
1.不主宰。
1.死的婉辭。
1.謂不在某個職位上,就不過問該職位的事務。
1.猶不得安生。
2.指對某種事情或某種業務缺乏知識和經驗。
1.不放在心上。
1.不然;要不。
2.亦作"不則"。置于動詞后的語氣助詞。
1.不善,不良。
2.猶不吉。
1.不逢時。謂未遇良機。
1.謂谷未精舂。
1.早晩,遲早。
1.深灰色。
1.不幸。
2.不往,不至。
1.同"否則"。
2.猶言則,就。不,助詞,無義。
3.不循法度。
4.不只;不止。
5.見"不咱"。
1.不拒絕。
2.不躱避。
3.不區分。
4.不挑選。
1.猶言不擇手段。
副詞。①表示不存在星期天我不曾出過門|稻子還不曾成熟。②表示情況從未經歷過他從來不曾去過北方|九月以后游泳池一直不曾開放。
烹調時遇黏稠物質不易粘底的炊具。鍋內涂覆一層耐炊事溫度不軟化而臨界表面張力摩擦系數小的材料,如氟塑料。但氟塑料的硬度較金屬低,如接觸金屬較易劃損,一般以硬度較低的木制鏟烹調。
1.不眨眼。
1.謂沒志氣。
2.指缺乏勇武的氣概。
1.不打折扣。原為商業用語,商品照標價減去若干成數出售,叫做打折扣。
2.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1.古代南楚謂疾病少愈而加劇為不斟。
1.不至;不到。
2.不到,不周全。
1.不震動;不震驚。多比喻穩固。
①不爭奪不爭名利|其民不爭。②沒有爭議不爭的事實。③不計較也不爭那幾個銀錢。④不在乎;沒關系我死不爭,可憐這一雙兒女。⑤連詞。如果不爭折損了,深為可惜。
1.同"不多爭"。
1.不爭意氣。
2.不自振作向上。
1.不端正,不整齊。
1.不端正;不正派;不正當。
2.無政,謂政治混亂。
3.猶不準確。
4.不純正。
經營者違反法律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如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采用各種不正當手段侵犯他人的商業秘密等。
1.不能支撐。謂力量不夠。
1.猶言不曉事。
1.謂愚昧無知。
1.不知道甜味與苦味。
2.指對事情的艱難缺乏體會。
1.猶言不管好歹。
2.謂說話或做事不知輕重。
3.不知究竟,不明內情。
1.不了解內情。
1.《莊子.齊物論》"嚙缺曰'子不知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謂不知何者為利,何者為害。今語"不知利害"出此。
1.不知利害,不知高低。
1.猶言廢寢忘食。形容異常專心﹑努力。
1.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羞恥的事情。常用以斥責無恥之徒。
1.不明白水的深淺的程度。
2.常用以比喻說話或做事沒有分寸。
1.謂不知利害,冒昧從事。
1.同"不知所措"。
1.語本《論語.子路》"則民無所措手足。"形容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1.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1.不知道該怎么辦,猶言無計可施。
1.不明白什么原因。
1.見"不知痛癢"。
1.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