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害怕;畏懼。
2.
動詞
禁受不住(必帶動詞賓語)。
3.
動詞
副詞,恐怕,或許,表示猜想或疑慮。
4.
副詞
表示估計,有時還含有憂慮、擔心的意思。
1.
畏懼,害怕。
1.出自《官定后戲贈》詩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
2.出自《俠客行》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
3.出自《祝英臺近·晚春》詞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流鶯聲住?
4.出自《兒女英雄傳》我第一怕的是知縣:不拿出天良來作,我心里過不去;拿出天良來作,世路上行不去。
5.出自《別了,司徒雷登》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
6.出自《論衡·四諱》孝者怕入刑辟,刻畫身體。
7.出自《北史·來整傳》不畏官軍十萬眾,只怕榮公第六郎。
2.
恐怕。表示猜測。
1.出自《朱子語類》如太史公說古詩三千篇,孔子刪定三百,怕不曾刪得如此多。
2.出自《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我是碾玉作,信州有幾個相識,怕那里安得身。
3.出自《仇恨》他躺在這兒怕有了三四天,他自己記不上日子。
3.
表示反詰。猶難道,豈。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自心思忖,怕咱做夫妻后不好?奴正青春,你又方年少。怕你不聰明?怕你不稔色?怕你沒才調?
2.出自《舉案齊眉》你道他現貧窮合受貧窮苦,他有文章怕沒有文章福。
4.
倘使,如果。
1.出自《解連環·孤雁》詞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2.出自《夜行船》套曲怕有半米兒心別,教不出的房門化做血。
3.出自《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我如今且出城去,看這萬員外女兒歸,怕路上見他,告這小娘子則個;怕勸得他爹爹,再去求得這經紀也好。
5.
通“迫”。
1.出自《論衡·四諱》孝者怕入刑辟,刻畫身體,毀傷發膚,少德泊行,不戒慎之所致也。
6.
恐怕。表示疑慮。
1.出自《儒林外史》只怕弟一出來,船就要開,不得奉候。
2.出自《老殘游記》話說子平聽得天崩地塌價一聲,腳下震震搖動,嚇得魂不附體,怕是山倒下來。
3.出自《朝花夕拾·范愛農》如果不加說明,看見的人一定以為是帶些瘋氣的風流人物的裸體照片,倘遇見孫傳芳大帥,還怕要被禁止的。
1.稱秦國或秦王朝。秦﹐嬴姓。
2.特指秦始皇。
1.猶盈虧。引申為進退﹑行止﹑長短﹑得失等。
1.古代傳說中蕭史﹑弄玉所居之鳳臺。
1.指傳說中秦穆公之女弄玉。
1.肥沃的土地。
1.嬴秦和項楚的并稱。
1.深貌。
1.謂行止﹑進退順時。
1.剩馀;盈馀。
1.猶孕育。
1.指秦與越。
1.水流回旋貌。
2.瑩澈。
1.水回旋貌。
1.水上涌貌。
1.謂小聲與大聲俱發。
1.小聲往來貌。
1.滿飽﹐甚飽。
1.瘦弱﹐困頓。
1.占便宜;占上風。
1.春秋時齊國的兩個邑名『代并置縣。贏縣故城在今山東省萊蕪市西北﹐有吳延陵季子長子墓;博縣亦名博陽﹐故城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南。《禮記.檀弓下》"延陵季子適齊﹐于其反也﹐其長子死。葬于贏博之間。"贏﹐一本作"嬴"◇以"贏博"為葬于異鄉的典故。
1.我國古代算法之一﹐是計算盈虧的一種算術方法﹐藉有馀﹑不足以求隱雜之數。
1.馀財。
1.蓄藏的馀財。
1.充裕的儲備。
1.猶增減﹐伸屈﹐進退。
2.指盈馀和虧損。用于財貨等。
1.獲利所得。
2.落得﹑剩得。
3.博得。
1.取勝已成定局。
1.積馀和耗費。
1.謂多馀的東西。
1.勾引;謊騙。
1.宋時人對岳飛養子岳云的贊稱。
1.掛念。
1.意之所在。
1.感情。
2.要好的朋友。
1.猶情投意合。
1.意圖,心計。
2.意料。
1.疑忌。
1.寄以心意。
2.猶寄托。
1.見解,主張。
2.指對人對事不滿意的想法。
3.識見。
1.為征求意見而專設的箱子。
1.謂作文﹑繪畫﹑設計等事的精心構思。晉陸機《文賦》"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
1.謂相示以意進行教育。
1.意境,境界。
2.意想,想象范圍。
1.猶氣度。
1.香名。
1.藏鉤游戲中之猜鉤。
1.見"意況"。
1.猶心灰意懶。
1.快樂,樂趣。
1.猶義理。
2.猶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