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用來擦手擦臉的小方巾。
2.
量詞
帕斯卡的簡稱。物體每平方米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1牛時,壓強就是1帕。
3.
名詞
包頭或擦手臉用的布或綢。
1.
巾,手帕。
1.出自《南史·儒林傳·張譏》每歲時輒對帕哽噎不能勝。
2.出自《驄馬行》赤汗微生白雪毛,銀鞍卻覆香羅帕。
3.出自《湘山野錄》婦翁死,哭於柩,其孺人素性嚴,呼入穗幕中詬之曰:“汝哭何因無淚?”漸曰:“以帕拭干。”
4.出自《宋史·高防傳》夢一吏以白帕裹印自門入授防。
2.
指帳子。
1.出自《宮詞》閑著五門遙北望,柘黃新帕御床高。
2.出自《題春宮倦繡圖》詩綠樹垂垂護寶闌,床頭翠帕幕雙鸞。
3.
方言。量詞。
1.出自《代理縣長》﹝代理縣長﹞嘆息了一聲,“哎呀,這帕臉洗舒服了!”
1.說謊的媒人。
1.胡說;亂講。
1.未開的水。
1.盲目聽信。
1.瞎眼跛足的童仆。
也稱盲字”、點字”。供盲人摸讀和書寫的文字符號。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創制于1829年。由六個凸點按數量和位置的不同排列組合成六十三種符形,能表示任何一種民族語言,還可用來表示標點符號、數字、數理化符號及樂譜。
1.喪失視力的老人。
1.宋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鑰以為日也。日之與鐘鑰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后以"盲翁捫鑰"比喻只憑片面了解或局部經驗就對事物妄加判斷。
1.謂思想糊涂。語出唐韓愈《代張籍與李浙東書》"當今盲于心者皆是,若籍自謂獨盲于目爾。"
1.盲目相信。
1.亦作"眤洋"。
2.仰視或遠視貌。
1.盲啞。
1.急雨;暴雨。
1.烏云。
1.目盲的人。
1.瞎子。
2.比喻無識見者。
即盲文”。
1.春秋魯太史左丘明的代稱。左雙目失明,故稱。
1.大福。
1.雜亂。
1.廣大。
1.臉盤兒。
1.洪大;廣大。
1.洪大;廣大。
2.高大。
3.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含渾然廣大之意。
1.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含渾然廣大之意。
1.寬厚。
1.花白眉毛。形容人的老態。厖,通"尨"。
1.蒙昧。厖,通"蒙"。
1.愚昧。厖,通"蒙"。
1.敦厚貌。
1.雜亂。
1.混亂駁雜。
1.放浪,放蕩。
1.猶恍惚。茫,通"恍"。
1.猶孟浪,疏略。
1.亦作"茫詔"。
2.古代西南部族名。
①廣闊深遠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②凝不清夜霧茫茫。③茂盛春草茫茫。
凝不清;不可揣測神道茫昧,不宜為法|茫昧地覺得不如先前那樣。
1.猶渺茫。迷蒙廣闊。
1.廣闊無邊。
2.凝,迷茫。
3.漠不關心的樣子。
1.猶言茫然自失。
1.亦作"芒然自失"。
2.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樣子。
1.猶茫然。謂無所知。
1.見"茫無涯際"。
1.毫無頭緒。謂紛亂而缺乏條理。
1.一點也不知道。
1.見"茫無端緒"。
1.遼闊浩渺而無邊際。
1.見"芒洋"。
1.見"茫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