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哺乳動物,反芻類,身體大,肢端有蹄,頭上長有一對角,尾巴尖端有長毛。力氣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兩用,皮、毛、骨等都有用處。我國常見的有黃牛、水牛、牦牛等。
2.
形容詞
(北京話)比喻驕傲、固執或狂妄
3.
名詞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4.
形容詞
〈口〉本領大,實力強。
5.
量詞
牛頓的簡稱。使質量1千克的物體產生1米/秒2的加速度所需的力就是1牛。
6.
名詞
(Niú)姓。
1.
反芻偶蹄類哺乳動物,頭部有角一對,體大力強,善于負重。肉、乳可食。
1.出自《詩·小雅·無羊》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
2.出自《論衡·物勢》故十年(圍)之牛,為牧豎所驅;長仞之象,為越僮所鉤,無便故也。
3.出自《唐故河南令張君墓志銘》改虔州刺史。民俗相朋黨,不訴殺牛,牛以大耗。
4.出自《水滸傳》便罵你這三家村使牛的,打甚么緊?
5.出自《紅旗譜》他走到集上賣了耕田的牛,把錢給朱老明送去。
2.
牛性倔強。因以喻人性格執拗。
1.出自《北史·邢昕傳》昕好忤物,人謂之牛。
2.出自《高干大》任常有自言自語著:“球!牛個什么!你看那相貌——丑極了。”
3.
引申指不順從,頂牛。
1.出自《紅樓夢》若是牛著他,將來倘或認真尋了死,比出家更不好了。
4.
比喻受驅使的人。參見“牛馬”。
1.出自《華蓋集·〈自嘲〉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5.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參見“牛斗”。
1.出自《漢書·律歷志下》斗二十六。牛八。
2.出自《三星行》牛奮其角,箕張其口。
6.
指牽牛星,或稱河鼓。俗稱牛郎。參見“牛女”。
1.出自《西征賦》儀景星于天漢,列牛女以雙峙。
2.出自《新秋》詩殷勤寄牛女,河漢正相望。
3.出自《鵲橋仙》詞年年牛女恨風波,拚此事、人間天上。
4.出自《江南四季歌》梧桐忽報秋風起,鵲橋牛女渡銀河。
5.出自《金縷曲·七夕傷逝》詞嘗盡人天離別恨,我亦銀河牛女。
7.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丑”。
8.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牛氏,子姓,宋微子之后司寇牛父之子孫以王父字為氏。趙有武靈王將軍牛翦,秦大儒有牛缺,漢護羌校尉牛邯,前秦有大夫牛夷,北涼有郎中牛溫。
1.謂鹍展翅高翔。比喻奮發有為。
1.琵琶上架弦的枕木。借指琵琶。
1.美玉。
1.語本《莊子.逍遙游》"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泛指大洪川。
1.亦作"鯤鱬"。
2.小魚。
1.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后因以"鯤鳳"喻超越世俗的卓然之士。
1.即《鹍雞》。琴曲名。屬古相和歌。
1.亦作"鯤?"。
2.即鯤魚。鯤魚千尺如鯨,故名。
1.古代傳說中的大魚﹑蛟龍。
古代傳說中的大魚和大鳥。也指鯤化成的大鵬鳥(見于《莊子·逍遙游》)。
1.七鯤身的簡稱。臺灣省南方的海口。
1.臺灣的別名。臺灣有七鯤身海口,故名。
1.古代傳說中的大魚。
1.即草魚。
〈書〉至誠~無華。
1.誠樸而不浮華。
1.懇切。
1.誠懇;忠誠。
1.至誠;忠誠。
1.誠摯之心。
1.懇切。
1.誠摯。語本《楚辭.卜居》"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
1.忠誠貌。
1.誠摯的心意。
1.猶悃誠。
1.猶質樸。
1.誠懇之心。
1.約束。
1.捆倒。
1.喻扯謊。
1.謂箭射靶不入而彈回。
1.猶結交。
1.方言。緊接著,當即。
1.謂作官接連升遷﹑屢受任用。
①(事物)互相銜接山嶺~。②使連接~線路。‖也作聯接。
1.猶言滿街傾巷。
同‘聯結 ’。
1.科舉考試連續中式。一般指鄉試考中舉人后,接著會試又考中進士。
1.接壤;交界。
1.傳說中的一種黏膠。
1.南北朝時鮮卑首領素喜連﹑木九津的合稱。
1.猶連襟。
(~兒)姐姐的丈夫和妹妹的丈夫之間的親戚關系他是我的~ㄧ他們是同事又是~。
1.猶合巹。
1.唐呂向工草隸,能一筆環寫百字,狀若縈發,世號連錦書。見《新唐書.呂向傳》。
1.接近。
1.猶連枝。
1.猶連旗。
1.猶連旗。
1.連壤;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