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犁”。
2.
耕。
1.出自《古詩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犂為田,松柏摧為薪。
2.出自《短歌行》城路邊,今人犂田昔人墓。
3.出自《五雜組·地部一》水田自犂地而浸種,而插秧,而薅草,而車戽,從夏訖秋,無一息得暇逸,而其收獲亦倍。
4.出自《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他終于趕上了董二孩,氣喘得像剛犁完了幾壟地的牛。
3.
摧毀,平毀。
1.出自《新唐書·吐蕃傳下贊》唐興,四夷有弗率者,皆利兵移之,蹶其牙,犂其廷而后已。
2.出自《貴耳集》三京之師一出,韃酋大怒,盡將陵廟犂為墟矣。
3.出自《冷廬雜識·王文成公用兵》賊大驚,謂官兵已盡犂其巢,遂潰。
4.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頒行詔書》我中國不能犂其窟,鋤其穴,反中其詭謀,受其凌辱,聽其嚇詐。
4.
釋然;豁然。參見“犂然”。
1.出自《莊子·山木》孔子窮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左據槁木,右擊槁枝,而歌猋氏之風,有其具而無其數,有其聲而無宮角,木聲與人聲,犂然有當於人之心。
2.出自《獨醒雜志》少陵古詩,有歌行吟嘆之異名,每與能詩者求其別,訖未嘗犂然當于心也。
5.
雜色。
1.出自《法言·修身》然則何以不犂也?曰:將致孝乎鬼神,不敢以其犂也。
6.
通“黧”。黑色。參見“犂老”、“犂黑”。
1.出自《書·泰誓中》今商王受,力行無度,播棄犂老,昵比罪人。
2.出自《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形容枯槁,面目犂黑。
7.
通“離”。分開。
1.出自《禮記·少儀》牛羊之肺,犂而不提心。
8.
通“黎”。比及。參見“犂明”、“犂旦”。
1.出自《史記·晉世家》重耳謂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乃嫁。”其妻笑曰:“犂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雖然,妾待子。”
9.
通“剺”。參見“犂面”。用刀割臉。
1.出自《少室山房筆叢·二酉綴遺》此聶政也。為父報讎,知當及母,乃自犂面。
2.出自《花月痕》所有回眾,無不洗心滌慮,犂面刻肌,誓與漢人和輯。
3.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江浙聯軍〈檄南京文〉》然后下連百粵,上合三江,犂面而縛葛榮,驗鼻而誅孟讓。
10.
量詞。表示雨量相當于一犁入土的深度。
1.出自《如夢令·有寄》詞歸去,歸去,江上一犂春雨。
2.出自《雨后》詩春空靄靄暮云低,飛過前山雨一犂。
11.
姓。春秋齊有犁彌。見《左傳·定公九年》。
1.出自《左傳?定公九年》齊侯賞犂彌。
12.
通“黎”。眾多。參見“犂元”。
1.出自《隸釋·漢成陽靈臺碑》萬國蒙祉,犂元賴榮。
13.
耕地翻土的農具。
1.出自《管子·乘馬》丈夫二犂,童五尺一犂,以為三日之功。
2.出自《從軍詩·軍戎》不能效沮溺,相隨把鋤犁。
3.出自《冬晴與子坦子聿游湖上》詩乘暖冬耕無遠近,小舟日晚載犁歸。
4.出自《寄答溪南詩老辛愿敬之》詩丈夫不合把鉏犂,青鬢無情忽衰素。
5.出自《那一天和今天》詩今天,想起那一天,誰都該像你那樣生活工作,像太陽、河流、機床、車輪、犁和陣地飛揚旗幟。
14.
指雜色牛。
1.出自《本草綱目·獸一·牛》〔牛〕黑曰??,白曰?,赤曰騂,駁曰犁。
1.云霧繚繞的山巒。
1.高峻的山。
2.指云巖寺。
1.云隙﹐云縫。
1.高聳入云的山峰。
1.彩霞。亦以喻艷麗的花朵。
1.亦作"云雁"。
2.高空的飛雁。
3.古代婦女的一種發飾。
1.《史記.秦始皇本紀》﹕"韓非使秦﹐秦用李斯謀﹐留非﹐非死云陽。"張守節正義引《括地志》﹕"云陽城在雍州云陽縣西八十里秦始皇甘泉宮在焉。"漢桓寬《鹽鐵論.毀學》﹕"李斯相秦﹐席天下之勢﹐志小萬乘﹐及其囚于囹圄﹐車制于云陽之市。"后世詩詞戲曲小說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
2.指云夢澤中高唐之臺。一說為"陽云"之誤。
3.古縣名。指今江蘇省丹陽市。
4.古縣名。故地即秦云陽邑『時改縣﹐屬左馮翊。
5.樹精。 6.秦程邈因罪而囚云陽獄。在獄中﹐增減大篆書筆畫﹐創為隸書﹐始皇善之﹐名其書曰隸書﹐定為八體之一◇因以"云陽"指稱隸字。
1.云車。傳說神仙以云為車。
2.飾有云形圖案的車乘。
1.像云一樣地飄動。
2.比喻動蕩不安。
3.顛沛流離貌。
1.《穆天子傳》卷三載﹕"乙丑﹐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謡。"首句為"白云在天﹐山陵自出。"后人編錄詩集題之曰《白云謠》﹐省稱《云謠》。亦泛指頌歌。
1.指古云夢澤。
1.猶云片﹐云朵。
2.濃密的葉子。
3.木名。
1.云母的一種。
2.藥物的漿汁。
3.指雨水﹑露水。
4.指泉水。
5.古代揚州名酒。亦泛指美酒。
1.指云氣。
2.道教語。指人體內的腎臟膜。
1.道教語。鬢發的別稱。
2.道教語。耳神名。
1.猶言而已,罷了。
2.猶言完了,休止。
1.朝堂上設在戶牖之間的華美的屏風。天子負扆南向而立。因借指天子。
1.猶云屏。簾幕。
1.高厚的情誼。
1.指節操高潔的隱逸之士。
①云;陰云云翳蔽日|太空云翳終當散。②眼角膜病變后留下的疤痕云翳早退,瞳子重生,已然黑白分明。
1.《莊子.逍遙游》﹕"﹝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后因以"云翼"稱大鵬的翅膀。
2.比喻遠大的志向﹑抱負。
1.云翳﹐陰云。
2.云色濃黑。
1.云的遮陰。
2.蔭庇﹔庇覆。
1.云母的一種。
2.云氣的精華﹐甘露。
3.泛指露珠﹐水珠。
4.指白色的花。
5.唐代神話故事中的仙女名。傳說裴航過藍橋驛﹐以玉杵臼為聘禮﹐娶云英為妻◇夫婦俱入玉峰成仙。事見唐裴铏《傳奇.裴航》。詩文中常用此典﹐借指佳偶。 6.唐代鍾陵著名歌姬名。唐羅隱《嘲鍾陵妓云英》詩﹕"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后亦泛指歌女或成年未嫁的女子。
1.云的影像。
2.比喻婦女的美發。
1.高墻。
1.云陣奔涌﹐狂風發作。形容文章氣勢磅礴。
1.見"云涌飆發"。
1.形容男女間情意纏綿。
1.為云霧所籠罩的窗戶。
1.茶的別稱。
2.酒。
3.傳說中的仙藥。
1.神仙以云為車﹐故稱。
2.泛指華美的車子。
1.云煙籠罩的小島。
1.語本《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后因用"云雨池"比喻才能無法施展的環境。
1.喻指行茍且之事的女子。
1.謂馭云而行。傳說仙人以云為車。
2.稱人死去的婉辭﹐猶仙逝。
1.言喻。
1.高空和深潭。亦以比喻施展才能的環境。
2.漢揚雄與王褒的并稱。語出《文選.班固》﹕"秦漢之所極觀﹐淵云之所頌嘆。"李善注﹕"《漢書》曰﹕王子淵為《甘泉頌》。又曰﹕楊子云奏《甘泉賦》。"后因用"云淵"稱以文章名世的人。
1.云和月。有時也指云中的月。
2.古代婦女的一種飾物。
1.見"云岳"。
1.華麗的文采。
1.即云夢澤。
1.僧道的房舍。
1.道教語。指顏面。
1.懸于半空中的棧道。
1.語出《詩.大雅.棫樸》﹕"倬彼云漢﹐為章于天。"鄭玄箋﹕"云漢之在天﹐其為文章﹐譬猶天子為法度于天下。"后用"云章"指帝王的文章。
2.指文彩蜚然的文章。
3.彩云。
4.道教的典籍。
1.云片。
1.輕柔飄灑似云霧的帷帳。
2.指蔽天的云。
1.見"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