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犁”。
2.
耕。
1.出自《古詩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犂為田,松柏摧為薪。
2.出自《短歌行》城路邊,今人犂田昔人墓。
3.出自《五雜組·地部一》水田自犂地而浸種,而插秧,而薅草,而車戽,從夏訖秋,無一息得暇逸,而其收獲亦倍。
4.出自《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他終于趕上了董二孩,氣喘得像剛犁完了幾壟地的牛。
3.
摧毀,平毀。
1.出自《新唐書·吐蕃傳下贊》唐興,四夷有弗率者,皆利兵移之,蹶其牙,犂其廷而后已。
2.出自《貴耳集》三京之師一出,韃酋大怒,盡將陵廟犂為墟矣。
3.出自《冷廬雜識·王文成公用兵》賊大驚,謂官兵已盡犂其巢,遂潰。
4.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頒行詔書》我中國不能犂其窟,鋤其穴,反中其詭謀,受其凌辱,聽其嚇詐。
4.
釋然;豁然。參見“犂然”。
1.出自《莊子·山木》孔子窮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左據槁木,右擊槁枝,而歌猋氏之風,有其具而無其數,有其聲而無宮角,木聲與人聲,犂然有當於人之心。
2.出自《獨醒雜志》少陵古詩,有歌行吟嘆之異名,每與能詩者求其別,訖未嘗犂然當于心也。
5.
雜色。
1.出自《法言·修身》然則何以不犂也?曰:將致孝乎鬼神,不敢以其犂也。
6.
通“黧”。黑色。參見“犂老”、“犂黑”。
1.出自《書·泰誓中》今商王受,力行無度,播棄犂老,昵比罪人。
2.出自《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形容枯槁,面目犂黑。
7.
通“離”。分開。
1.出自《禮記·少儀》牛羊之肺,犂而不提心。
8.
通“黎”。比及。參見“犂明”、“犂旦”。
1.出自《史記·晉世家》重耳謂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乃嫁?!逼淦扌υ唬骸盃蓝迥辏嶷I习卮笠?。雖然,妾待子?!?/p>
9.
通“剺”。參見“犂面”。用刀割臉。
1.出自《少室山房筆叢·二酉綴遺》此聶政也。為父報讎,知當及母,乃自犂面。
2.出自《花月痕》所有回眾,無不洗心滌慮,犂面刻肌,誓與漢人和輯。
3.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江浙聯軍〈檄南京文〉》然后下連百粵,上合三江,犂面而縛葛榮,驗鼻而誅孟讓。
10.
量詞。表示雨量相當于一犁入土的深度。
1.出自《如夢令·有寄》詞歸去,歸去,江上一犂春雨。
2.出自《雨后》詩春空靄靄暮云低,飛過前山雨一犂。
11.
姓。春秋齊有犁彌。見《左傳·定公九年》。
1.出自《左傳?定公九年》齊侯賞犂彌。
12.
通“黎”。眾多。參見“犂元”。
1.出自《隸釋·漢成陽靈臺碑》萬國蒙祉,犂元賴榮。
13.
耕地翻土的農具。
1.出自《管子·乘馬》丈夫二犂,童五尺一犂,以為三日之功。
2.出自《從軍詩·軍戎》不能效沮溺,相隨把鋤犁。
3.出自《冬晴與子坦子聿游湖上》詩乘暖冬耕無遠近,小舟日晚載犁歸。
4.出自《寄答溪南詩老辛愿敬之》詩丈夫不合把鉏犂,青鬢無情忽衰素。
5.出自《那一天和今天》詩今天,想起那一天,誰都該像你那樣生活工作,像太陽、河流、機床、車輪、犁和陣地飛揚旗幟。
14.
指雜色牛。
1.出自《本草綱目·獸一·?!?/span>〔?!澈谠??,白曰?,赤曰騂,駁曰犁。
1.獨立貌。傀,通"塊"。
2.魁梧貌。
1.奇特。
1.猶怪異。
1.卓異。
〈書〉半步~不離ㄧ~千里(比喻做事只要努力不懈,總可以獲得成功)。
1.形容極恭敬的樣子。
1.謂舉足而行。
1.眼前的一時的聲譽。
1.指冠冕。
1.戴冠貌。
1.指古代帽上系在頷下的帶子。
1.曲折的河岸。
1.山石不平貌。
2.奇特;不平常。
1.山嘴子。
1.亦作"磈祒"。
2.大石貌。
1.亦作"磈祑"﹑"磈"。壘積不平的石塊。因以喻郁結在胸中的不平之氣。
2.樹木多節,不平直。
1.高低不平貌。
1.綿延起伏的小山。
1.高大貌。
1.綿亙高峻貌。
1.古代神話中的山神名。
1.彎曲的水潭。
1.見"磈壘"。
1.河岸﹑河水的彎曲處。
1.形容山石的形狀。
1.彎曲逼窄。
1.見"磈磊"。
1.見"磈磊"。
2.即傀儡。演戲用的土木偶。
1.匱乏缺少。
1.用柜子珍藏。
1.缺乏,不足。
1.盛衣物文件等的箱柜。
1.缺糧饑餓。
1.猶窮乏。
1.困乏,窮困。
〈書〉貧乏,以至于枯竭精力~ㄧ被困山谷,糧食~。
1.匱乏,盡絕。
1.謂缺乏誠意的盟會?!蹲髠鳌こ晒辍?十一月,公及楚公子嬰齊﹑蔡侯﹑許男﹑秦右大夫說﹑宋華元﹑陳公孫寧﹑衛孫良夫﹑鄭公子去疾及齊國之大夫盟于蜀。卿不書,匱盟也。于是乎畏晉而竊與楚盟,故曰'匱盟'。"杜預注"匱,乏也。"孔穎達疏"私竊為盟,盟終不固,此盟是匱乏之道也。"一說,"匱"應讀為"?",譎詭權詐之意。見清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
1.亦作"匱缺"。
2.缺乏。
1.缺少。
1.指漢蒯通。匱,通"蒯"。
1.缺糧饑餓。
1.窮盡。
1.紙名。
1.猶喟然。嘆息貌。
1.嘆息聲。
〈書〉嘆氣的樣子~長嘆ㄧ~太息。
1.感嘆貌。
1.因羞愧而回避。
1.對人佩服,自慚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