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某些器物上可用來提起、懸掛的部分。
2.
名詞
(~子)紐扣,可以扣合衣物的球狀物或片狀物。
3.
名詞
比喻關鍵部分。
4.
名詞
(~兒)瓜果等剛結的果實。
5.
名詞
(Niǔ)姓。
6.
動詞
紐結;聯(lián)結。
1.
亦作“靵”。
2.
器物上用以提攜懸系的襻紐。
1.出自《周禮·夏官·弁師》弁師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里延紐。
2.出自《淮南子·說林訓》龜紐之璽,賢者以為佩。
3.出自《詩》銀星釘稱衡,綠絲作稱紐。
4.出自《寒秀草堂筆記》緁妤妾趙印,以羊脂玉為之盤,鳳紐,傳為某所偽作。
3.
紐扣;帶的結扣。
1.出自《禮記·玉藻》居士錦帶,弟子縞帶,并紐約用組。
2.出自《楚辭·劉向〈九嘆·怨思〉》申誠信而罔違兮,情素潔於紐帛。
4.
本,根據。
1.出自《莊子·人間世》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
2.出自《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二七章三十》全篇大義,以德為基,以誠為紐,其旨備矣。
5.
系束;活結。
1.出自《禮記·喪服大記》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絞不紐。
2.出自《急就篇》冠幘簪簧結發(fā)紐。
6.
連結;聯(lián)系。參見“紐帶”。
1.出自《江水滔滔》而漢水連接黃河與長江,是祖國兩條巨流之間的紐帶。
2.出自《一本褪色的相冊·湖北人聶華苓》文學事業(yè)——他們所共同獻身的事業(yè),是兩人之間的堅實紐帶。
7.
供人操縱的機鍵;有關全局的關鍵。
1.出自如:電紐;樞紐。
8.
量詞。印一方為一紐。
1.出自《周書·文帝紀上》其后曰普回,因狩得玉璽三紐,有文曰皇帝璽。
2.出自《舊唐書·德宗紀下》辛卯,南詔獻鐸槊、浪人劍、吐蕃印八紐。
3.出自《玉壺清話》顯引兵剿襲,大破之,梟名王貴將十五輩,獲偽羽林印二紐,斬二萬級。
9.
用同“扭”。扭轉;扭結。
1.出自《哨遍·嗓淡行院》套曲老保兒強把身軀紐。
2.出自《水滸傳》話說當下魯提轄紐過身來看時,拖扯的不是別人,卻是渭洲酒樓上救了的金老。
3.出自《水滸傳》兩個在陣前,來來往往,番番復復,攪做一團,紐做一塊,鞍上人斗人,坐下馬斗馬,兩個斗了四五十合。
10.
用同“綹”。股;束。
1.出自《點絳唇·省悟》套曲想當初您愛我時,剪青絲半紐。
11.
中醫(yī)術語。赤脈。
1.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
12.
漢語音韻學術語。即聲母。漢字音節(jié)開頭部分的輔音。又稱聲紐。
1.出自《聲韻略說·論音之變遷屬於時者》古雖有一字數讀,然不異紐,則異韻。
13.
姓。隋代有紐回。見《隋書·孝義傳》。
1.出自《續(xù)通志?氏族略七》紐,明紐師瑩,成化舉人。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wèi)。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