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車輪。
1.出自《周禮·考工記序》凡察車之道,必自載於地者始也,是故察車自輪始。
2.出自《車銘》乘車必護輪,治國必愛民。
3.出自《七言和君倚景靈行》道旁第舍多赩赫,車無停輪馬交策。
4.出自《鳳氏經說·車制》夾車兩旁圓轉者曰輪,上古圣人觀轉篷而制之,合轂、輻、牙三者為之。
5.出自《白楊頌·工程汽車隊》車隊的膠輪不停地滾動,伴隨著司機們滑稽的笑談。
2.
指車牙。
1.出自《周禮·考工記·輪人》望而視其輪。
2.出自《詩·魏風·伐檀》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漘兮。
3.
指車轂。
1.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重輪貳轄,疏轂飛齡。
4.
代指車。
1.出自《西征賦》曾只輪之不反,紲三帥以濟河。
2.出自《臨江仙》詞杳杳征輪何處去,離愁別恨,千般不堪。
5.
收卷釣線的轉輪。
1.出自《文選·潘岳〈西征賦〉》徒觀其鼓枻回輪,灑釣投網。
2.出自《江賦》或揮輪於懸崎,或中瀨而橫旋。
3.出自《漁具詩·釣車》溪上持只輪,溪邊指茅屋。
6.
古代制作瓦瓶的圓形木模。
1.出自《百喻經·觀作瓶喻》譬如二人至陶師所,觀其蹋輪而作瓦瓶,看無厭足。
7.
古代的一種兵器。
1.出自《北史·婆利國傳》國人善投輪,其大如鏡,中有竅,外鋒如鋸,遠以投人,無不中。
8.
制作車輪的工匠。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子如通之,則梓匠輪輿皆得食於子。
2.出自《周禮·考工記序》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
9.
樹的橫枝。
1.出自《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樹輪相糾兮,林木茇骫。
10.
指月亮。
1.出自《望月》詩蓂新半壁上,桂滿獨輪斜。
2.出自《和崔舍人詠月二十韻》過隅驚桂側,當午覺輪停。
3.出自《紅樓夢》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11.
兼指太陽。參見“輪光”。
1.出自《九月晦十月朔再登陽山絕頂》詩吾聞季秋之晦天欲曉,日月并出扶桑杪。陽山絕頂高近天,每見雙輪升海表。
12.
指人的頭與四肢。
1.出自《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
13.
輪船的省稱。
1.出自《白楊頌·朝天門碼頭》拖輪成隊,木船成排。
14.
面積的縱度。
1.出自《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
15.
高大貌。
1.出自《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2.出自《廣陽雜記》尋訪久之,而后得其道基。竭力恢復,今已輪焉奐焉,儼然一祖庭矣。
16.
邊緣,外圍。
1.出自《南史·曹武傳》晚節在雍州,致見錢七千萬,皆厚輪大郭。
2.出自《舊唐書·肅宗紀》戊辰,新鑄大錢,文如乾元重寶,而重其輪,用一當五十。
3.出自《故事新編·鑄劍》王頭剛到水面,眉間尺的頭便迎上來,狠命在他耳輪上咬了一口。
17.
回轉;轉動。
1.出自《呂氏春秋·大樂》天地車輪,終則復始,極則復反,莫不咸當。
2.出自《彷徨·祝?!?/span>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18.
輪流;依次更替。
1.出自《神仙傳·張道陵》使諸弟子隨事輪出米絹、器物、紙筆、樵薪什物等。
2.出自《西游記》當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輪到我的身上,誠所謂“當家才知柴米價,養子方曉父母恩”。
3.出自《上海的早晨》前面三個女工考過了,現在輪到了她。
19.
瞪著眼來回看。
1.出自《鎖南枝·題所見》曲留下他弓鞋印。我輕輕驗,細細輪。不差移,止三寸。
2.出自《雨》那個黑影又把頭抬起來,一對綠色的亮眼珠銳利地在吳仁民的臉上輪了一轉。
3.出自《東方》大媽梗梗脖子,輪了大伙一眼。
20.
量詞。輛。用以計車數。
1.出自《南史·賊臣傳·侯景》景造諸攻具及飛樓、橦車、登城車、鉤堞車、階道車、火車,并高數丈,車至二十輪,陳于闕前,百道攻城。
21.
量詞。多用于圓形之物,如日、月。
1.出自《水滸傳》少間風掃薄云,現出那輪明月。
2.出自《母親》天上滿映著紅霞,預告著有一輪火似的紅日就要升起來了。
22.
量詞。次;遍。用于循環的事物或動作。
1.出自如:首屆上海戲劇節進入最后一輪。
2.出自如:我大哥也屬雞,比我大一輪(即大十二歲),
23.
揮動。后作“掄”。
1.出自《隋書·五行志》長槊侵半天,輪刀耀日光。
2.出自《哭存孝》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輪不動那鞭簡撾槌。
3.出自《西游記》這龍王又輪起門板便打。
24.
姓。春秋齊國有輪扁。見《莊子·天道》。
1.出自《莊子·天道》輪扁斫輪於堂下。
1.指孔子。
1.即欹器。
1.粗放,質樸。
1.典出《后漢書.魯恭傳》"﹝魯恭﹞拜中牟令。恭專以德化為理,不任刑罰……建初七年,郡國螟傷稼,犬牙緣界,不入中牟∮南尹袁安聞之,疑其不實,使仁恕掾肥親往廉之。恭隨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傍。傍有童兒,親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將雛'親瞿然而起,與恭訣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跡耳。今蟲不犯境,此一異也;化及鳥獸,此二異也;豎子有仁心,此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還府,具以狀白安。"后以"魯雉"謂地方官吏施行仁政,猶如魯恭化及田雉。
1.指孔子。
1.質樸粗疏。
1.鋤名。
1.果名。波羅蜜的一種。
1.蒙以皮甲的高大車輪。
1.船上用以承櫓的部位。
1.大盾。
1.方言。手槍。
1.即"硇砂"。
1.傳說中的神獸名。
1.古地名。在今江蘇吳縣西南。
2.復姓。東漢有甪里若叔。見《續通志.氏族八》。
1.漢初隱士。商山四皓之一?!稘h書.張良傳》"顧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唐顏師古注"四人,謂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里先生,所謂商山四皓也。"明胡侍《真珠船.古人名字人少知者》"甪里先生姓周,名術,字元道。"按,《史記.留侯世家》唐司馬貞索隱作"角里先生"。
1.路標。
1.猶陸軍。
1.即六博。古代的一種博戲。共十二棋﹐六黑六白﹐兩人相博﹐每人六棋。
1.陸地出產之物品。
1.從陸路抄掠。
也作陸沈”。①比喻隱居或埋沒不為人知陸沉于俗,避世金馬門|豈有吾子終陸沉。②比喻國土淪喪莽莽神州嘆陸沉。③比喻昏聵愚昧。
1.陸路。
1.南朝梁任昿《述異記》卷上﹕"越中有王氏之橘園……吳中有陸家白蓮﹐顧家斑竹。"后因以"陸池蓮"泛指蓮花。
1.陸路運輸。
1.居處陸上。
1.猶今北方之旱船﹐南方之蕩湖船。供游樂之用。
1.駐扎于陸上。
1.指漢陸賈。賈為太中大夫﹐故稱。
1.陸上的道路。
1.種在旱地里的稻。抗旱能力比水稻強。也叫旱稻﹑旱禾。
地球表面出露于海面以上的部分。按面積大小分別稱為大陸和島嶼。最小的大陸是澳大利亞大陸,最大的島嶼是格棱蘭島。
1.指蓮花燈。
1.指隱士之類。
1.指陸機之弟陸云。
1.物產富饒之地。
2.南朝梁鍾嶸對晉代文學家陸機有"陸才如海"之贊語。見《詩品》卷上◇因以"陸海"比喻富于文才。
3.借指陸機﹐以喻稱富于文才的人。
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上載陸機和潘岳均是晉代大文學家。陸機的文才如海,潘岳的文才如江◇用陸海潘江”比喻文才杰出的人。
近代民主革命者。廣東香山(今中山)人。1895年與孫中山組織香港興中會機關,參與策劃廣州起義,并繪制青天白日旗為軍旗。事敗被捕遇害。
1.古地名。也稱瓜州﹐原指今甘肅敦煌一帶。春秋時秦晉二國使居于其地之"允姓之戎"遷居伊川﹐以陸渾名之『置縣。五代廢。故城在今河南省嵩縣東北。
1.山名。在河南洛陽。
西晉文學家。字士衡,吳郡華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父和父親均為三國吳名將。與弟陸云被稱為二陸”。曾任平原內史,后為成都王司馬穎將軍,兵敗被讒殺。與潘岳齊名。有《赴洛道中作》等名篇,又有賦體文論《文賦》。明人輯有《陸平原集》。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后因以"陸機莼"借指家鄉特產。
1.《晉書.陸機傳》﹕"機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霧晝合﹐大風折木﹐平地尺雪﹐議者以為陸氏之寃。"后因以"陸機霧"為蒙冤而死之典。
1.元郭居業《二十四孝》所記孝子事跡之一。
1.謂孝敬父母的禮物。
1.陸機兄弟入洛后﹐住參佐廨中﹐三間瓦屋﹐士龍住東頭﹐士衡住西頭。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
1.《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載孝惠帝時﹐呂太后用事﹐欲王諸呂﹐陸生自度不能爭之﹐乃病免家居。出所使越得橐中裝賣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為生產◇因以"陸賈分金"謂休官后平分家產與子孫以為生計。
1.同"陸賈分金"。
1.漢陸賈善辯﹐故稱。
1.陸路﹐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