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輩;類。
1.出自《國語·晉語四》且臣之倫,箕鄭、胥嬰、先都在。
2.出自《禮記·曲禮下》疑人必於其倫。
3.出自《史記·儒林列傳》如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厘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為王者師。
4.出自《進學解》絕類離倫,優入圣域。
5.出自《女神之時代精神》不是這位詩人獨有的,乃是有生之倫,尤其是青年們所同有的。
2.
引申為相類;等比。
1.出自《學官頌》德倫三五,配皇作烈。
2.出自《楹史·館娃浯溪》二地出處本不倫,筆力到處,便覺夫差、肅宗無所逃罪。
3.出自《大同書》暴殄天物之罪,豈有倫哉!
3.
條理,順序。
1.出自《逸周書·寶典》悌乃知序,序乃倫;倫不騰上,上乃不崩。
2.出自《進洪范傳表》臣聞天下之物,小大有彝,后先有倫。
3.出自《夷堅三志·吳仲權郎中》遠近厚薄,粲然有倫。
4.
指順其理,使之條理化。
1.出自《周禮·考工記·弓人》析干必倫。
2.出自《古樂府敘例》今姑倫其辭,其辭倫而音聲亦各自見矣。
5.
道理,義理。
1.出自《書·洪范》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2.出自《禮記·祭統》夫祭有十倫焉。
3.出自《淮南子·精神訓》終始若環,莫得其倫。
6.
專指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系。參見“人倫”、“五倫”。
1.出自《論語·微子》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2.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內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
3.出自《謝自然詩》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倫。
7.
首領。
1.出自《孔子家語·入官》邇臣便僻者,群仆之倫也。
8.
通“掄”。選擇。參見“倫黨”。
1.出自《后漢書·崔骃傳》游不倫黨,茍以徇己,汗血競時,利合而友。
9.
姓。唐有倫元慶。見《通志·氏族四》。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倫氏,風俗通云:黃帝樂人伶倫氏之后。今密州多此姓。唐監察御史倫元慶,京兆人。
1.顯明的大道。
①在統治階層中的權勢特別大顯貴之臣。②地位和聲望特別大的人地方顯貴|朝廷顯貴。
1.明顯的過錯。
1.顯貴的名位。
形容名聲、權勢盛大顯赫一時|聲勢顯赫|權貴顯赫,傾動京都。
1.開花﹑結實﹑靠種子繁殖的植物的統稱,如桃﹑菊﹑麥等。
1.指神靈顯現化身。
1.高官;達官。
1.明顯的禍害。
1.猶顯赫。
1.明與暗。
2.比喻仕宦與隱逸。
1.迷信謂人死后靈魂出現。
豁明了通達。顯明通達內容顯豁。
1.美善的德行。
2.顯現跡象。
3.明顯的跡象。
1.顯赫的官階。
1.昭彰顯揚。
1.望族;顯赫的家族。
1.謂顯出其身價。
1.呈現;顯露。
1.公開薦舉。
1.謂公開諫諍。
1.一種沒有頂篷和遮攔的轎子。也稱亮轎﹑明輿。
1.能以語言文字闡明佛教教義的教派。與密教相對而言。天臺﹑華嚴﹑凈土諸宗屬顯教。
1.明顯形成。
1.顯達進用。
1.顯微鏡的省稱。
1.公開舉薦。
1.謂顯赫盛大。
1.顯貴的爵位。
1.古代稱高祖。
2.古代對亡父的美稱。元以后專稱亡父為顯考。
1.猶貴客。
1.明敞寬曠。
1.顯揚并樹立。
1.明敞華麗。
1.明顯地違反。
1.明亮;顯眼。
1.頗有聲名的官吏。
1.高位。
1.昭著的功業。
2.謂功業昭著,品行剛正。
1.見"顯戮"。
1.迷信指神鬼現出形象,發出聲響或使人感到威力。
1.五代晉高祖陵。在今河南省宜陽縣西北。
2.遼世宗陵。在今遼寧省北鎮縣醫巫閭山。
3.明興獻皇帝陵。在今湖北省鐘祥市東。
1.顯彰美好。
1.謂明白直截。
2.顯出;表露。
1.貴顯的爵祿。
1.亦作"顯僯"。
2.明正典刑,陳尸示眾。僯,通"戮"。
3.泛指處死﹐加罪而死。
1.居于顯達之位。
2.明白地著錄。
1.明白的論說。
1.猶進退。
1.顯耀而美好。
2.顯貴的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