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輩,類。
2.
名詞
人倫。
3.
名詞
次第;條理。
4.
名詞
(Lún)姓。
1.
輩;類。
1.出自《國語·晉語四》且臣之倫,箕鄭、胥嬰、先都在。
2.出自《禮記·曲禮下》疑人必于其倫。
3.出自《史記·儒林列傳》如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厘之屬,皆受業于子夏之倫,為王者師。
4.出自《進學解》絕類離倫,優入圣域。
5.出自《女神之時代精神》不是這位詩人獨有的,乃是有生之倫,尤其是青年們所同有的。
2.
條理,順序。
1.出自《逸周書·寶典》悌乃知序,序乃倫;倫不騰上,上乃不崩。
2.出自《進洪范傳表》臣聞天下之物,小大有彝,后先有倫。
3.出自《夷堅三志·吳仲權郎中》遠近厚薄,粲然有倫。
3.
道理,義理。
1.出自《書·洪范》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2.出自《禮記·祭統》夫祭有十倫焉。
3.出自《淮南子·精神訓》終始若環,莫得其倫。
4.
首領。
1.出自《孔子家語·入官》邇臣便僻者,群仆之倫也。
5.
通“掄”。選擇。參見“倫黨”。
1.出自《后漢書·崔骃傳》游不倫黨,茍以徇己,汗血競時,利合而友。
2.出自《讀書雜志馀編·后漢書》游不倫黨倫,擇也。游不倫黨,謂交不擇類也。
6.
姓。唐有倫元慶。見《通志·氏族四》。
7.
引申為相類;等比。
1.出自《學官頌》德倫三五,配皇作烈。
2.出自《楹史·館娃浯溪》二地出處本不倫,筆力到處,便覺夫差、肅宗無所逃罪。
3.出自《大同書》暴殄天物之罪,豈有倫哉!
8.
指順其理,使之條理化。
1.出自《周禮·考工記·弓人》析干必倫。
2.出自《古樂府敘例》今姑倫其辭,其辭倫而音聲亦各自見矣。
9.
專指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系。參見“人倫”、“五倫”。
1.出自《論語·微子》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2.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內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
3.出自《謝自然詩》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倫。
1.老年。
2.指老人。
1.達成。
2.平定。
1.耆阇崛山的簡稱。
1.梵語的譯音﹐又譯為靈鷲山﹑靈鳥山﹑靈鳥頂山。在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為釋迦牟尼說法之地。
1.見"耆長"。
1.老將。
1.貪酒。
1.年高望重者。
1.耆阇崛山的簡稱。
1.年老而才能優異者。
1.老年人。
2.年老。
3.老成人。
4.特指致仕卿大夫。
5.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紳。 6.古代南方少數民族中稱能言善辯者。
1.老弱。
1.貪利。
1.老將。率﹐通"帥"。
1.泛稱高年之人。
1.致昧﹐使之至于昏亂。
1.年高有德之民。
1.猶高名。
印度傳統宗教之一。耆那”是創教者筏馱摩那的稱號,意為勝利者”或完成修行的人”。公元前6世紀與佛教同時興起,自稱是最古老的宗教。主要經典為《十二支》。否定婆羅門教的吠陀天啟說及其權威,主張五戒不殺生、不妄語、不偷盜、不淫、無所得,實行苦行主義。主要派別有白衣派和空衣派(天衣派)。教徒有出家和在家之分。19世紀以來流傳到亞、非、歐等國家。
1.老年人。
2.指高年。
1.見"耆英會"。
1.年高德重。
2.指年高望重的人。
1.高年有德者。
1.梵語jivaka的音譯。印度古代名醫。精藥理﹐后被尊為神。
1.梵語jivajivaka的音譯﹐又譯命命鳥﹑共命鳥。一身兩頭﹐人面禽形,自鳴其名。見于佛典。
1.德高的老儒。
1.年高德劭的儒者。
1.耆阇崛山的簡稱。在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世尊說法之地。
1.年老的紳士。
1.年高德劭者。亦泛指老壽之人。
2.高壽。
1.長壽老人。
1.高年碩德者。
1.老叟。
1.見"耆宿"。
1.即老童。古代神話中的神名。詳"老童"。
1.同"耆聇"。
1.年高賢德之人。
1.猶耆宿。
1.猶耆俊。
1.耆宿的教誨。
1.年高望重的人。
1.高年上壽。
1.高年碩德者之稱。
1.宋文彥博留守西都洛陽﹐集年老士大夫十一人﹐聚會作樂﹐當時謂之"洛陽耆英會"。見宋司馬光《洛陽耆英會序》。一說﹐文彥博為"耆年會"﹐凡十三人﹐人為一詩﹐命畫工鄭奐圖于妙覺佛寺。見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明沈自晉演其事為《耆英會》傳奇◇亦以"耆英會"指年高有德者的集會。
1.年高望重者的會社。
1.亦作"耆欲"。
2.嗜欲。
1.老成賢達之人。
1.年高望重者。
1.謂年事雖高而猶壯健者。
1.老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