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代指平民一家在郊野所占的房地。引申為指季節性臨時寄居或休憩所用的簡易房舍。
1.出自《詩·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廬,疆埸有瓜。
2.出自《論衡·恢國》與呂后俱之田廬,時自隱匿,光氣暢見,呂后輒知。
2.
泛指簡陋居室。
1.出自《讀〈山海經〉詩》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2.出自《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3.
古人為守喪而構筑在墓旁的小屋。
1.出自《荀子·禮論》齊衰、苴杖、居廬、食粥、席薪,枕塊,所以為至痛飾也。
4.
指居廬守喪。參見“廬墓”。
1.出自《搜神記》父儀,為文帝所殺,裒廬於墓側,旦夕常至墓所拜跪。
2.出自《新唐書·陳子昂傳》會父喪,廬冢次,每哀慟,聞者為涕。
5.
古代沿途迎候賓客的房舍。
1.出自《周禮·地官·遺人》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
6.
寄居;旅宿。
1.出自《詩·大雅·公劉》于時處處,于時廬旅。
2.出自《國語·齊語》翟人攻衛,衛人出,廬於曹。
3.出自《河清頌》農商野廬,邊城偃柝。
7.
古代官員值宿所住的房舍。
1.出自《漢書·嚴助傳》君厭承明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吏。
8.
居住。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思比象於紫微,恨阿房之不可廬。
2.出自《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詩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
3.出自《唐才子傳·李頻》少秀悟,長廬西山。
9.
青廬。古代舉行婚禮時用的青布棚。
1.出自《太平廣記》魏武少時,嘗與袁紹好為游俠,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云:“有偷兒至!”廬中人皆出觀。
10.
姓。
1.出自《通志·氏族二》廬氏,亦作盧。
11.
通“籚”。
12.
矛、戟的柄。
1.出自《周禮·考工記序》攻木之工,輸、輿、弓、廬、匠、車、梓。
2.出自《說文通訓定聲·豫部》廬,假借為“籚”。
1.即門闕。
1.見"門館"。
1.門客,食客。
2.塾師。
1.城門前的護城河。
1.亦作"門閣"。
2.門戶;門扇。
1.門扇。
1.門上橫木。
1.方言。即戶口簿。
1.妓院中向嫖客需索財物。即后來所謂"砍斧頭"。
19世紀末美國政府提出的對華政策。1899年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向英、法、俄、德、日、意六國提出門戶開放”的照會。內容是美國承認各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要求在其他國的租借地和勢力范圍內享有均等的貿易機會。六國先后表示同意。從此,美國在中國的侵略勢力逐步擴大。
1.妓女。
1.指妓院。
1.由派別情緒產生的偏見。
1.宗派之間的爭論。
1.在門上畫雞以避鬼祟,古時湖南﹑湖北一帶的一種迷信風俗。
1.裝在門上的銅環或鐵環。
1.家禍。
1.古代懸掛在宮殿門前的記名牌。長二尺﹐竹制,各書官員姓名﹑年齡﹑身份等◇改竹籍為簿冊。冊籍上有名方可出入。
2.指門第與身份。
3.弟子對老師的隸屬關系。
1.門旁的墻壁。
1.見"門箋"。
1.亦作"門楗"。
2.猶門閂。
3.門鎖。
1.門框下部挨著地面的橫木(或長石等)。
2.借指門﹑門口。
3.比喻界限,關口。
4.方言。竅門。亦指找竅門或占便宜的本領。
1.明代的一種稅收名。
1.門前臺階。
1.家門相傳的節操。
1.門口的戒備防范。
1.形容門前戒備很嚴。
1.守門的警察。
1.由胃﹑腸﹑脾﹑胰腺﹑膽囊等的靜脈匯流而成的較大的靜脈。門靜脈流入肝臟又分成很多小靜脈。
1.高門舊德。
2.曾居門下的故舊。
1.世襲的爵位。
1.見"門可羅雀"。
權貴家里豢養的幫閑或辦事的人養門客數十人。
1.門跟前;門的出入口。
2.借指看門的仆役。
3.比喻關口﹑關頭。
1.亦作"門捆"。
2.門檻。
1.見"門闌"。
1.亦作"門欄"。
2.門框或門柵欄。
3.借指家門;門庭。
4.猶師門;權門。
1.依照事物的特性把相同的集中在一起而分成的類。
2.分門別類。
1.送給顯貴之家守門人的禮物。以求通報時給予方便。
1.方言。出身于具有某種專業或技術傳統的家庭或行業。
1.謂在自己家中稱好漢。
1.指守門人。
2.指妓女。
1.見"門歷"。
1.守門的仆役。
1.門上的對聯。
1.方言。城門附近的地方。
2.商店的門面。
3.泛指住家的門面。
4.借指店鋪。
1.古代豎立于宮門﹑廟門外的火炬。
1.安裝在門內的鈴。鈴鍵在門外,用來從門外喚人開門。近現代通常裝置的是電鈴。
1.臨摹。以優秀書畫為藍本,模仿練習。
1.用依樣描畫的方法過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