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低洼。
2.
形容詞
低矮。
3.
形容詞
低下。
1.
兩旁高而中間低的屋舍。
1.出自《說文·廣部》庳,中伏舍。
2.
低洼。
1.出自《國語·周語下》陂塘污庳。
2.出自《太玄·增》澤庳其容,眾潤攸同。
3.
低下。
1.出自《〈迂書〉序》古之人惟其道閎大而不能狹也,其志邃奧而不能邇也,其言崇高而不能庳也。
2.出自《阮尚書年譜第一敘》德褊者所積薄,位庳者所復狹。
4.
古國名。
1.出自《孟子·萬章上》象至不仁,封之有庳。
2.出自《集韻·去至》庳,有庳,國名,象所封,或作卑,通作鼻。
5.
引申為低矮;短。
1.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僑聞文公之為盟主也,宮室卑庳,無觀臺榭。
2.出自《呂氏春秋·召類》西家高,吾宮庳。
3.出自《積微居讀書記·讀〈呂氏春秋〉札記·召類篇》呂文“庳”字正是“屋卑”之義。
4.出自《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豐肉而庳。
5.出自《吳船錄》城累大石為之,以備漲湍,雖庳而堅。
1.部隊或民兵中率領一排戰士的軍官。
1.見"憔悴"。
1.見"憔悴"。
1.憂患煎迫。
1.謂竭盡心力。
1.憔悴瘦損。
1.植物名。一名"蘩露"﹑"落葵"。可作菜蔬,也可藥用。
1.蕎麥。
1.亦作"樵采"。
2.打柴。
3.打柴的人。
1.猶樵歌。
1.運柴的車子。
1.打柴割草的人。
1.打柴做飯。
2.指燒火做飯的人。
1.山村水鄉。泛指鄉村。
1.柴擔子。
1.打柴人吹的笛聲。
1.《后漢書.蛛傳》"蛛字巨君,會稽山陰人"李賢注引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射的山南有白鶴山,此鶴為仙人取箭『太尉蛛嘗采薪,得一遺箭,頃有人覓,弘還之,問何所欲,弘識其神人也,曰'常患若邪溪載薪為難,愿旦南風,暮北風。'后果然。"后因以"樵風"指順風﹑好風。
1.打柴的人。
1.柴斧。
1.樵夫。
1.打柴的婦女。
1.樵夫唱的歌。
1.即譙樓之鼓,用以報更。樵﹑通"譙"。
1.猶林海。
1.樵夫。
1.以打柴為業的人家。
1.打柴汲水。
1.打柴的人家。
1.見"樵徑"。
1.指砍柴的斧頭。柯,斧柄。
1.出門采薪的人。
1.譙樓。樵,通"譙"。
1.打柴人走的小路。
1.打柴的伙伴。
1.譙樓之門。也泛指城門。樵,通"譙"。
1.樵民。甿,通"氓"。
1.柴草與糧食。
1.打柴放牧。
2.樵夫與牧童。也泛指鄉野之人。
1.打柴的女子。
1.樵歌。
1.打柴的仆人。
1.唐顏真卿《浪跡先生玄真子張志和碑》"肅宗嘗錫奴婢各一,玄真配為夫妻,名夫曰漁僮,妻曰樵青。"后因以指女婢。
1.樵夫。
1.謂柴薪堆積如山。
2.采樵于山。
1.打柴人的房舍。
1.樵采,采薪。
1.謂焚薪溫室取暖。
1.砍樹為柴。
1.打柴的孩子。
1.打柴的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