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的占卜符號。后也指占卜活動所用的器具或占卜活動。
2.
名詞
泛指各種預測吉兇的行為。
1.
《周易》中一套有象征意義的符號。以陽爻(?)、陰爻(?)相配合,每卦三爻,組成八卦(即經卦),如乾(?)、坎(?)、離(?)等,象征天地間八種基本事物及其陰陽剛柔諸性。八卦互相重疊,組成六十四卦(即別卦),如乾(?)、需(?)、蹇(?)等,象征事物間的矛盾聯系。古代視占卜所得之卦判斷吉兇。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乃大吉也。三敗,正獲晉君。其卦遇《蠱》
2.出自《論衡·寒溫》卦有陰陽,氣有升降,陽升則溫,陰升則寒。
3.出自《南山詩》或如龜坼兆,或若卦分繇。
4.出自《小二黑結婚》兩個女人滾成一團,二諸葛一個人拉也拉不開,也再顧不上研究他的卦。
2.
占卜。
1.出自《鹖冠子·學問》圣人以此六者,卦世得失逆順之經。
2.出自《史記·李斯列傳》二世驚,自以為惑,乃召太卜,令卦之。
3.
(棋盤上的)方格。
1.出自《太炎文錄·四惑論》公理者,猶云眾所同仞之界域,譬若棋枰方卦,行棋者所同仞,則此界域為不可逾。
4.
比喻預見。
1.出自《創業史》好嘛!看你生寶這卦靈不靈吧!
5.
舊時以平水韻韻目代日序,卦是去聲第十個韻目,因以代初十日。
1.出自《宣統三年十二月初十日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致內閣外務部電》接江撫來電……請核示。巽。卦。
1.草名。鼠曲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鼠曲草》。
1.相傳為佛祖釋迦牟尼的頭發。
①佛教的教義。②佛教徒和迷信的人認為佛所具有的法力。
1.佛家語。佛經稱佛﹑法﹑僧為三寶。參見"三寶"。
2.鳥綱,佛法僧科,佛法僧屬各種的通稱。舊亦稱同科的三寶鳥為佛法僧。我國有藍胸佛法僧和棕胸佛法僧,分布在新疆西部和四川﹑云南一帶。
1.佛寺所用的幡蓋。
1.南北朝時,夏主赫連勃勃,南朝稱其為佛佛。見《宋書.索虜傳》。
1.原為佛家告誡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誘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用以比喻一方勢力(多指正義的)增長,與之對立的另一方勢力(多指非正義的)則加倍增長。
1.佛寺的樓閣。
1.佛殿,佛堂。
1.即佛舍利。
①佛教徒指佛帶來的光明~普照。②佛像頭上的光輝。③山區的一種自然景象,在與太陽相對方向的云層或霧層上呈現圍繞人影的彩色光環,由光線通過云霧區的小水滴經衍射作用而形成。
著名古建筑。在山西省五臺縣豆村的西向山坡上。現存建筑有祖師塔、大殿和文殊殿三座。其中大殿建于公元857年。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廡殿頂。殿內尚存唐代的塑像和題字。大殿是現存唐代殿堂型構架建筑中最古老、最典型、規模最宏大的一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古代服式名。
1.放置禮佛用物的柜子。
1.佛所生之地,指天竺,即古印度。
2.指寺院。
1.佛教認為成佛是持久修行所得之果,故名之為"佛果"。
2.借指亡靈經超度而脫離地獄苦海。
1.佛教徒認為佛界如海一般廣大,故名。
1.傳說北魏洛陽平等寺外涂金銅佛像,每當國家將有事變時,輒遍體皆濕。時人稱為"佛汗"。
1.佛的教化。
1.古代一種繪畫藝術。內容為宣揚佛教教理及佛教史上的事跡。
1.佛教節日。農歷七月十五日。又名僧自恣日。
1.佛壇上的帷帳。
1.佛菩薩圣眾會聚的地方。
2.禮佛的法會。包括念佛﹑誦經﹑拜懺﹑唱贊等內容。
1.佛教語。唯佛具有的至大至圓的智慧,即無上正等正覺。此種智慧能如實覺知一切真理,了知一切事物。
1.指供佛的油燈香燭之火。
1.亦作"佛跡"。
2.相傳釋迦牟尼將入寂滅之時留在石上的足跡。
3.借指佛法。
1.佛的懸記,即佛的預言。
1.佛經中的頌詞。多用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多言為句,四句合為一偈。
1.呈盤曲狀發髻的美稱。相傳佛發旋曲為螺形,故稱。
1.諸佛之凈土。
2.謂屬于佛教者。如佛教的學術思想﹑佛教僧侶等。
1.胞衣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人部.人胞》。
1.植物名。又名"佛指甲"。多年生草本。莖長四五寸,多數叢生,質柔弱。夏開黃花,經霜則枯。人多栽于石山瓦墻上。
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相傳為公元前六至五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 境內)王子釋迦牟尼所創,廣泛流傳于亞洲的許多國家。西漢末年傳入我國。
1.信奉佛教的人。
1.佛教的戒律。有五戒﹑十戒﹑五百戒等。
1.佛教名詞。十界之一。諸佛的境界。
2.借指寺院。
佛教的經典。也叫釋典。參看〖釋藏 〗。
1.佛的境界。
1.佛寺的門戶。借指佛寺。
供奉佛像的小閣子,多用木頭制成。
比喻嘴上說得好聽,心腸卻非齒毒。
1.佛寺的一種。即石窟寺。就山壁開鑿而成,窟內雕有佛像及宣揚佛教教義和佛教故事的壁畫等。我國著名的佛窟有敦煌﹑龍門﹑云崗等。
1.佛教以農歷七月十五日為佛臘日。臘是歲末之意。
16-18世紀尼德蘭南部(今比利時及法國一小部)美術的通稱。原為尼德蘭美術的一部分。1579年荷蘭獨立后,即稱佛蘭德斯美術。既帶有民主性傾向,又保留著明顯的貴族性和宗教性,追求富麗堂皇的裝飾風格。代表人物有勃魯蓋爾、魯本斯、凡·戴克等。對歐洲美術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也稱佛蘭德人”、佛來米人”。比利時的民族之一。另有部分分布在荷蘭、法國、美國等國。約706萬人(1985年)。講佛蘭芒語。多信天主教。主要從事工業和農業。
1.法蘭西的舊譯。
1."法郎"的舊譯。
1."法郎"的舊譯。
1.明代泛指葡萄牙和西班牙。
2.見"佛郎機炮"。
3.法蘭西的另一譯名。
1.明代泛稱葡萄牙﹑西班牙人為佛郎機人,故稱其所制火炮為"佛郎機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