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生物體發生的不健康的現象。
2.
動詞
生病。
3.
名詞
弊端,錯誤。
4.
動詞
〈書〉禍害;損害。
5.
動詞
〈書〉責備;不滿。
6.
形容詞
比喻痛苦或不幸。
1.
重病;傷痛嚴重。
1.出自《論語·述而》子疾病,子路請禱。
2.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魏犨傷於胸。公欲殺之,而愛其材。使問,且視之。病,將殺之。
3.出自《漢書·張良傳》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
4.出自《裴君墓志銘》疾病,改河南少尹。輿至官,若干日,卒。
5.出自《莎菲女士的日記·十二月二十九》她不會扯謊,大約劍如是真病。
2.
癖好。
1.出自《書小修手卷后》我一生病潔,凡世間酒、色、財半點污染我不得。
3.
疲憊。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2.出自《左傳·昭公十三年》欲速,且役病矣,請藩而已。
4.
貧困。
1.出自《左傳·哀公十四年》孟孫為成之病,不圉馬焉。
2.出自《管子·君臣下》能據法而不阿,上以匡主之過,下以振民之病者,忠臣之所行也。
3.出自《資治通鑒·漢王莽天鳳四年》因與郡縣通奸,多張空簿,府藏不實,百姓愈病。
4.出自《謁金門·吳縣旗帳》詞天子睿圣,保障必須賢令,賦稅今推吳下盛,誰知民已病。
5.
艱難困苦。
1.出自《公羊傳·僖公十年》惠君曰:“爾既殺夫二孺子矣,又將圖寡人,為爾君者,不亦病乎!”於是殺之。
2.出自《贈職方員外郎蘇君墓志銘》為人疏達自信,持之以謙,輕財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
3.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十年》朕得百姓歡樂,雖自病亦何害!
6.
缺點;錯誤。
1.出自《孔子家語·在厄》孔子圣賢,其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病。
2.出自《與楊德祖書》世人之著述,不能無病。仆常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者,應時改定。
3.出自《訓儉示康》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
4.出自《春在堂隨筆》著書之家,千慮一失,往往有之,不足為先生病。
7.
弊,不利。
1.出自《史記·商君列傳》利則西侵秦,病則東收地。
2.出自《漢書·天文志》氣暈先至而后去,居軍勝。先至先去,前有利,后有病;后至后去,前病后利;后至先去,前后皆病,居軍不勝。
3.出自《瞑庵雜識》蓋情形洞悉,則處置自能合宜;耳目較親,則利病易於上達。
8.
禍害。
1.出自《漢書·溝洫志》不豫修治,北決病四、五郡,南決病十余郡,然后憂之,晚矣。
2.出自《送周朝議守漢州》詩茶為西南病,氓俗記二李。
3.出自《河堤》詩埂堰始沖決,淮南受其病。
9.
難,不易。
1.出自《論語·憲問》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2.出自《新唐書·李絳傳》知人誠難,堯舜以為病。
10.
憂慮。
1.出自《禮記·樂記》賓牟賈侍坐於孔子。孔子與之言。及樂,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何也?”對曰:“病不得其眾也。”
2.出自《論語·衛靈公》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3.出自《感士不遇賦》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
4.出自《韋君墓志銘》諸軍歲旱,種不入土,募人就功,厚與之直而給其食,業成,人不病饑。
5.出自《王溫子栗字說》天下之所病者,非不足於溫也,而患無以守其內。
11.
恥辱;以為羞辱。
1.出自《穀梁傳·桓公五年》鄭,同姓之國也,在乎冀州,於是不服,為天子病矣。
2.出自《晏子春秋·雜下十》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出自《墳·人之歷史》而篤故者則病儕人類於獼猴,輒沮遏以全力。
12.
怨恨;厭惡;不滿。
1.出自《左傳·宣公十年》公謂行父曰:“征舒似女。”對曰:“亦似君。”征舒病之。自其廄射而殺之。
2.出自《后漢書·張奐傳》奐深病為節所賣,上書固讓。
3.出自《唐摭言·進士歸禮部》李昂員外性剛急,不容物,以舉人皆飾名求稱,搖蕩主司,談毀失實,竊病之而將革焉。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奴輩病其司夜嚴,故以計殺之。
13.
批評;指責。
1.出自《穀梁傳·僖公六年》伐國不言圍邑,此其言圍何也?病鄭也,著鄭伯之罪也。
2.出自《論語辨惑一》果孔子之心乎,抑蘇氏之鑿也!己自為鑿而反病時學之不通,亦過矣。
3.出自《康節論莊子》世之病《莊子》者,皆不善讀《莊子》也。
4.出自《霞外捃屑·論文上·蘇文忠公墓志銘》臺諫諸官……惡君以直形己,爭求公瑕疵。既不可得,則因緣熙寧謗訕之說以病公。公自是不安於位矣。
5.出自《文學說例》近人率以詰詘不通病之。
14.
侵犯;攻打。
1.出自《左傳·桓公十年》北戎病齊,諸侯救之。
2.出自《左傳·莊工三十年》冬遇於魯濟,謀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
3.出自《公羊傳·僖公四年》〔楚〕夷狄也,而亟病中國,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
4.出自《東周列國志》〔山戎〕侵擾燕國……燕莊公抵敵不住,遣人走間道告急於齊。齊桓公問於管仲。管仲對曰:“方今為患,南有楚,北有戎,西有狄,此皆中國之憂,盟主之責也。即戎不病燕,猶思膺之。況燕人被師,又求救乎!”
15.
失敗。
1.出自《國語·晉語三》以韓之病,兵甲盡矣。
2.出自《吳越春秋·夫差內傳》越兵至,三圍吳。范蠡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吳王書其矢而射種蠡之軍。辭曰:“吾聞狡兔以死,良犬就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今吳病矣,大夫何慮乎?”
16.
猶心病。
1.出自《戰爭和戰略問題》這時可能發生的,一方面是輕敵傾向,又一方面是恐日病,這些在國民黨中都是發生了的。
2.出自《二馬》我應在一九二九的六月離開英國,在動身以前必須把這本書寫完寄出去,以免心中老存著塊病。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