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劉”。
2.
兵器名。斧鉞。
1.出自《書·顧命》一人冕執劉,立于東堂。
3.
誅殺。
1.出自《書·盤庚上》重我民,無盡劉。
2.出自《思玄賦》瞰瑤溪之赤岸兮,吊祖江之見劉。
3.出自《〈鐃歌吹曲〉序》討者弗戳,執者弗劉。
4.出自《苗疆敕建傅巡撫祠碑銘》鷙獸額額,公則劉之。其既帖耳,公亦柔之。
4.
克,戰勝。
1.出自《逸周書·世俘解》咸劉商王紂,執矢惡臣百人。
5.
剝落;凋殘。
1.出自《詩·大雅·桑柔》捋采其劉,瘼此下民。
2.出自《擢彼喬松》詩靡草不凋,無木不劉。
6.
通“膢”。祭名。
1.出自《后漢書·禮儀志中》立秋之日……武官肄兵,習戰陣之儀,斬牲之禮,名曰?劉。
7.
果樹名。
1.出自《爾雅·釋木》劉,劉??。
8.
古地名。一在今河南偃師南。一在今山東曲阜附近。
1.出自《左傳·隱公十一年》王取鄔、劉、??、邗之田于鄭。
2.出自《左傳·襄公十五年》二月己亥,及向戌盟于劉。
9.
亦為水名。見《水經注·洛水》。
1.出自《水經注?洛水》合水北與劉水合……合水又北流注于洛水也。
10.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劉氏,祁姓。帝堯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劉……裔孫劉氏。
1.即鲙殘魚﹐今通稱銀魚。
1.切肉的刀。
1.割切。
1.猶庖丁。
1.細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
2.比喻美好的詩文或事物為人稱贊。
3.猶宰割﹐處置。
美味人人都愛吃,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人們都稱贊(炙烤熟的肉)。
1.方言。即筷筒。
1.盛放筷子的小盒。
1.插放筷子的器具。多呈圓柱形。
1.即鲙殘魚。
1.即銀魚。古代傳說吳王闔閭江行,食魚鲙,棄其殘馀于水,化為此魚,故名。
1.《三國志.魏志.華佗傳》"廣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懣,面赤不食。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食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先服一升,斯須盡服之。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所苦便愈。"后以"鲙蟲"指食生腥之物所生的寄生蟲。
1.切肉的刀。
1.指烹調用具。
1.古代傳說中的魚名。
1.即鱸膾。
1.魚片﹑肉絲。
1.盛放魚膾的菜盤。
1.庖丁,廚師。
1.鰳魚的別種。形短而圓,狀類樹榡,故名。產于海。
1.指經切割加工過的魚。
2.即鰳魚。又名快魚。
1.細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
2.比喻美好的詩文為人稱贊。
1.寬裕安定。
1.猶寬闊。
1.謂衣服寬大。
2.泛指面積或容積大。
3.大,多。
4.謂心胸開闊,能容人。
1.寬心;放心。
1.寬闊空敞。
寬闊;寬大這間屋子很~。
1.謂程限寬裕,不緊迫。
1.放松;松弛。
1.寬厚謙和。
1.數旬。
1.猶累世。
1.連夜。
1.幾經轉譯。
1.《孔子家語.致思》"昔者由也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之后,南游于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鐘,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復得也。"累茵,多層墊褥◇因以"累茵之悲"為悲念已故父母的典故。
1.多月;接連幾月。
1.多歷年月。
1.累年。
1.謂手足重繭。形容辛勞。
1.被拘系者,指囚犯。
1.接連許多張紙。多用于書信。
1.堆積繁多;厚重。
1.見"累贅"。
1.見"累贅"。
1.多層食盒。
1.猶重足。兩足相疊,不敢正立,形容小心戒懼。
1.歷代祖先。
1.謂以酒灑地而表示祭奠。
1.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