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見“魍”字條“魍魎”(wǎng–)。傳說山林中的一種怪物。
1.
見“魍魎”。古代傳說中的山川精怪;鬼怪。參見“罔兩”、“蝄蜽”、“魑魅魍魎”。
1.出自《孔子家語·辨物》木石之怪夔魍魎。
2.出自《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煙氛藹崷崒,魍魎森慘戚。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鵂鹠歲久能人語,魍魎山深每晝行。
2.
見“魍魎”。疫神。傳說顓頊之子所化。
1.出自《獨斷》帝顓頊有三子,生而亡去為鬼。其一者居江水,是為瘟鬼;其一者居若水,是為魍魎;其一者居人宮室樞隅處,善驚小兒。
2.出自《搜神記》昔顓頊氏有三子,死而為疫鬼:一居江水,為瘧鬼;一居若水,為魍魎鬼;一居宮室,善驚人小兒,為小鬼。
3.
見“魍魎”。影子外層的淡影,光的衍射物。
1.出自《文選·班固〈幽通賦〉》恐魍魎之責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4.
見“魍魎”。恍惚;迷茫無所依貌。
1.出自《淮南子·覽冥訓》其行蹎蹎,其視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
1.南宋秦檜的蔑稱。
1.見"秦壘"。
1.預言秦國未來前景的讖書。
1.古時壯士名。
1.指秦長城。
1.古地區名。泛指今陜西﹑甘肅的秦嶺以北平原地帶。因春秋﹑戰國時地屬秦國而得名。
1.指晉竇滔妻蘇氏。蘇氏﹐名蕙﹐字若蘭﹐始平人﹐地屬秦川﹐故稱。苻堅時滔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凄惋。見《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以泛指感念夫君的女子。
1.指秦國所轄的地域。
2.漢時西域諸國對中國的稱呼。
1.指秦穆公女弄玉。
1.秦代的典籍。
1.指桃源洞。
1.古代歌女。
2.指秦地女子。
1.秦二世皇帝胡亥。唐代避李世民諱﹐故二世稱二代。
1.秦阿房宮的簡稱。秦亡﹐為項羽所焚毀。
1.指秦穆公女弄玉。
1.秦隸。
1.指秦始皇巡游各地時給予山川﹑物類的封號。
1.傳說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兩人俱乘鳳仙去。事見漢劉向《列仙傳》◇用以為典。
1.對前蜀詩人韋莊的雅稱。
1.指仆隸。
1.指古時秦地所產的弓。
1.指東漢王粲。
1.東漢大將軍梁冀嬖奴。
2.指秦朝宮殿。
1.猶言秦宮金珠。
1.指秦人編制的熏籠。
1.秦朝的塵垢。對秦朝暴政的貶斥之辭。
1.指秦地關塞。
2.指關中地區。
1.秦代的宮闕。
1.謂秦代的建筑規模。
1.唐明皇時秦國夫人和虢國夫人的并稱。宋蔡夢弼《草堂詩話》"葛常之《韻語陽秋》曰'老杜《麗人行》,專言秦虢宴游之樂,末章有"當軒下馬入錦茵,且莫近前丞相嗔"之句,當是謂楊國忠也。'"后因用以比喻雅淡輕盈的女子。
1.古秦地。古時以秦地為陸海﹐故名。
1.古國名。辰韓的別名。
2.指戰國時秦國和韓國。
1.琵琶的別名。
1.古代名醫扁鵲與醫和的并稱。秦﹐指秦越人﹐即戰國時名醫扁鵲;和﹐春秋時秦國名醫。亦泛指醫道高明的人。
1.見"秦蘅"。
1.草名。秦為香草﹐蘅為杜衡。一說﹐秦為木名。
1.秦東陵侯召平所種的瓜。
2.泛指甜美之瓜。
1.河名。流經南京﹐是南京市名勝之一。相傳秦始皇南巡至龍藏浦﹐發現有王氣﹐于是鑿方山﹐斷長壟為瀆入于江﹐以泄王氣﹐故名秦淮。
1.比喻山明水秀﹑風光佳麗的地方。秦鬟﹐指浙江秦望山。妝鏡﹐指紹興鑒湖。
1.春秋時秦國良醫。
1.指秦始皇。
在河北省東端,京哈、京秦、大秦等鐵路在此相交。相傳因秦始皇求仙到此得名。1948年設秦榆市,1949年改秦皇島市。包括海港、山海關、北戴河三區。人口628萬(1995年)。秦皇島海港為不凍良港,輸出以煤炭、石油為主;山海關為長城起點(一說長城起點為丹東虎山);北戴河海濱為避暑療養勝地。
1.古時海中的大魚。
1.指秦朝宮殿為項羽焚燒而成的灰燼。
2.指秦始皇所燒書籍的灰燼。
3.指秦始皇焚書之火。
1.指秦始皇焚書事。
1.指秦昭王之子子楚。
1.指秦始皇焚書事。
1.相傳荊軻刺秦王時﹐王急﹐不知所措。姬人以琴音示秦王逃脫之方﹐后世稱為《秦姬曲》。
1.秦望山和會稽山的并稱。
1.鳥名。也稱了哥﹑吉了。因產于秦中﹐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