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明亮;光亮。
2.
動詞
發(fā)出亮光。
3.
形容詞
(聲音)強;響亮。
4.
動詞
使聲音響亮。
5.
形容詞
(心胸、思想等)開朗;清楚。
6.
動詞
擺在明處;顯露;顯示。
7.
名詞
(Liàng)姓。
8.
形容詞
(顏色)鮮明;有光澤。
1.
輔佐。
1.出自《書·舜典》欽哉,惟時亮天功。
2.出自《后漢書·袁紹劉表傳贊》既云天工,亦資人亮。
3.出自《皇帝即位賀宰相啟》蒙賴相公翼亮圣明,大慶資始。
4.出自《齊東絕倒》陶漁耕稼忽征庸,一鰥夫兩妻嬌擁。經(jīng)年巡海內(nèi),夙夜亮天工。
2.
相信;信任。
1.出自《書·周官》寅亮天地,弼予一人。
2.出自《九嘆·憂苦》昔皇考之嘉吉兮,喜登能而亮賢。
3.
誠信;忠誠。
1.出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曰:君子不亮,惡乎執(zhí)?
2.出自《新唐書·盧邁傳》時執(zhí)政自以宰相尊,五服皆不過從問吊,而邁獨不循時,議者重其仁而亮云。
3.出自《資治通鑒·宋仁宗元嘉元年》廬陵王少蒙先皇優(yōu)慈之遇,長受陛下睦愛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懷必亮。
4.
堅貞。
1.出自《馬汧督誄》馬生爰發(fā),在險彌亮。
5.
確實。
1.出自《潛夫論·慎微》亮哉斯言!可無思乎?
2.出自《復(fù)阻風》詩長年仍益纜,水宿亮多憂。
6.
明亮·光線強。
1.出自《雜詩》皎皎亮月,麗于高隅。
2.出自《岳陽樓別竇司直》詩明登岳陽樓,輝煥朝日亮。
3.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銅只怕沒有那么亮。
7.
明白;清楚。
1.出自《景福殿賦》睹農(nóng)人之耘耔,亮稼穡之艱難。
2.出自《藝概·詞曲》北宋詞用密亦疏,用隱亦亮。
3.出自《暴風驟雨》劉大娘樂得眼睛瞇細了,笑著說道:“你這一說,咱心尖都亮了。”
8.
發(fā)光。
1.出自《六十年的變遷》街上的電燈,猛然一閃,全都亮了。
2.出自《黎明的河邊》我希望閃電快亮起來。
9.
亮兒,燈火。
1.出自《替身》“等我把亮點燃來哇。”店主婦說,傳出了摸索聲。
10.
響亮。
1.出自《思舊賦》鄰人有吹笛者,發(fā)聲寥亮。
2.出自《將之荊州南與張伯剛馬揔鐘陵夜別》詩燭花侵霧暗,瑟調(diào)寒風亮。
3.出自《聊齋志異·仙人島》女乃舒玉腕,如??箏狀,其亮數(shù)倍于琴。
4.出自《海燕》忽然,門外有人喊了一聲“報告”!那聲音很脆、很亮。
11.
顯示;顯露。
1.出自《后漢書·列女傳序》高士弘清淳之風,貞女亮明白之節(jié)。
2.出自《趙子曰》溫室中魚缸的金魚,亮著白肚皮浮在水面上。
3.出自《上海的早晨》爸爸過去總是看他不起,啥事體都不放心他出來辦,這回亮了一手,大家一致?lián)碜o他去和政府首長談。
12.
通“諒”。體諒;諒解。
1.出自《抱樸子·自敘》意茍無余,而病使心違,顧不愧己而已,亦何理於人之不見亮乎?
2.出自《南史·范岫傳》〔范岫〕丁母憂,居喪過禮。朝廷頻起,并不拜。朝廷亮其哀款,得終喪制。
3.出自《與楊蟠推官書》區(qū)區(qū)之意,已白左右,卒不見亮,而相責望加焉。
13.
指使聲音響亮。
1.出自《賣蟹》“賣蟹羅!”小姑娘又亮開了又甜又脆的嗓門。
14.
通“諒”。預(yù)料;料想。
1.出自《飲馬長城窟行》獫狁亮未夷,征人豈徒旋。
2.出自《能改齋漫錄·記事二》今日以人望我,必為翰墨致身,以我自觀,亮是當年一言之報也。
3.出自《醒世姻緣傳》今因女婿娶妾,似這等生氣著惱,一定還要家反宅亂。叫人傳將出去,亮也沒人牽我的頭皮。
4.出自《文學(xué)說例》至《景十三王傳》載中山王泣樂對,語皆耦立,復(fù)施韻言,酒次?談,亮非如是。
計謀錯誤慮無失策|此乃失策之舉。
1.見"失策"。
應(yīng)該負責檢查監(jiān)督而沒有察覺錯誤堤壩工程不合要求,官員有失察之責。
1.失旦雞。
1.不相當。
1.失去榮寵或?qū)檺邸?/p>
1.見"失疇"。
1.亦作"失儔"。
2.猶失侶。
終止流傳此書早已失傳|許多地方戲曲已經(jīng)失傳。
1.見"失辭"。
1.亦作"失詞"。
2.言辭失當。
1.猶失伍。
2.指星辰運行不在應(yīng)處的躔次上。
3.次序錯亂。
4.猶失常。
1.失去聽力。
1.失誤;疏失。
舉動慌亂失常,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茫然失措|驚惶失措。
1.差錯。
2.猶失措。
1.被竊﹑被劫或失落的財物的清單。
1.誤了報曉的雞。喻失職之人。
1.不適宜;不恰當。
1.失竊。
1.失去準則;違背道義。
2.迷失道路。
1.謂違反正義者得不到多數(shù)人的支持。語本《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失和得。指事之當否﹑成敗﹑利弊﹑優(yōu)劣等。
2.特指弊病﹑失誤。
1.過錯;罪過;失誤。
1.喪失國土。
2.淪陷的土地。
3.謂處非其地。
1.猶落第。
1.音調(diào)不和諧。
2.不得調(diào)遷。
1.謂原有的不再具有。
2.沒有取得或沒有把握住。
1.謂失去分寸。
2.猶言失去法度。
3.失態(tài)。
1.亦作"失墜"。
2.喪失。
3.指失落﹐丟失。
1.回答不出。
1.謂不顧恩義。
1.謂行船遇惡風失事。
1.謂較量失敗。
1.不符合規(guī)定的格式和要求。
2.猶出格。謂超出了適當?shù)姆秶p界限。
3.謂有失尊嚴﹑體面。
1.猶失職。
2.謂亡失古代職官制度。
1.指科舉落第。唐人謂登科為折桂﹐故稱。
1.喪失國家的統(tǒng)治權(quán);亡國。
1.過失﹐過錯。
1.猶失寵。
1.謂失去配偶。
1.不和。
1.失去平衡。
1.錯過適當?shù)臅r刻。
2.失于問候;失于迎侯。
《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后稱父親死去為失怙”幼失怙,生活艱難。參見失恃”。
1.謂婦女失節(jié)。
1.見"失歡"。
1.著忙﹐慌張。
1.后悔。
1.喪失時機。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