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霹靂”。云和地面之間發生的一種強烈雷電現象。響聲很大,能對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也叫落雷。常用來比喻突然發生的事件。
1.
見“霹靂”。響雷,震雷。
1.出自《七發》其根半死半生,冬則烈風漂霰飛雪之所激也,夏則雷霆霹靂之所感也。
2.出自《送高閑上人序》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
3.出自《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走進堂中,只聽得打齁之聲,如霹靂一般的響。
4.出自《雷雨》雷聲大作,一聲霹靂。
2.
見“霹靂”。喻壯盛的聲威。
1.出自《贈何舍人赍詔南紀諸鎮》詩越南海北霹靂動,蠻夷盡奉王正月。
3.
見“霹靂”。雷擊。
1.出自《大唐西域記·劫比羅伐窣堵國》有大石柱,上作馬像,無憂王之所建也。后為惡龍霹靂,其柱中折仆地。
4.
見“霹靂”。比喻突然發生。
1.出自《飛丸記·代女捐生》痛心如割,焦憤如焚,霹靂從空起。
2.出自《南京印象》唉?這在我真是一個晴天霹靂,實在是做夢也沒有想到。
5.
見“霹靂”。形容神速。
1.出自《峽哀》詩峽水劍戟獰,峽舟霹靂翔。
2.出自《憶昨行寄吳中故人》詩狐裘蒙茸欺北風,霹靂應手鳴雕弓。
3.出自《水調歌頭·寄徐二義尊大梁》詞結客五陵英少,脫手黃金一笑,霹靂應弓弦。
6.
見“霹靂”。象聲詞。
1.出自《祭河南張員外文》風濤相豗,中作霹靂。
2.出自《陸軍官學校開校禮成賦呈有棲川熾仁親王》詩拐馬熟連環,飛炮鳴霹靂。
7.
見“霹靂”。古星名。
1.出自《星經》霹靂五星在云雨北,主天威擊擘萬物。
8.
見“霹靂”。古琴曲名。
1.出自《琴曲歌辭·霹靂引》客有鼓瑟於門者,奏《霹靂》之商聲。
9.
見“霹靂”。古琴名。
1.出自《說聽》吾鄉有金某者,得古琴曰霹靂,攜入都,介所識巨珰以獻,上試其音清越。
1.詭詐而神速。
1.詭詐地計算。
詭詐善變反覆詭隨。也指詭詐善變之人無縱詭隨,以謹無良。
1.各種各樣的姿態。
2.做作的姿態﹔怪異反常的姿態。
1.奇特。
1.詭詐的計謀。
1.怪誕荒謬。
1.詭詐虛偽。
1.奇怪的問題。
1.假貨。
1.生性詭詐﹐胸襟狹隘。
1.詭詐狡黠。
1.謂馬吐出口勒﹐掙脫籠頭。喻抗拒羈絆。
1.詭詐奸險。
2.變幻奇險。
1.謂以詭詐等不正手段隱瞞田產。
1.詭秘地趕路。
2.詭詐的行為。
1.變易形貌。
2.奇形。亦指裝束奇異之人。
1.奇特﹑怪異的形體。
1.隱姓埋名。
1.奇特秀麗。
1.和雅正相背﹐與常俗相違。謂異端邪說。
1.假稱﹔謊稱。
2.詭詐不正之言﹔怪誕不實之言。
1.虛假不實的話。
1.佯裝不知而故意發的疑問。
1.即攤錢。古代博戲名。
奇異;奇特~的筆調丨故事~有趣。
1.猶奇異。
1.敗壞。
1.詭詐阿諛。
1.欺詐不實之言。
1.猶詭遇。
1.謂違背禮法﹐驅車橫射禽獸。
2.比喻用不正當的手段去追求﹑取得某種東西。
1.謂行事怪誕﹐超越常理。
1.不同聲韻﹐音色不同。
1.詭變而復雜。
1.猶詭詐。
1.責備﹔責問。
1.詭詐狡猾。
1.違背心愿。
1.亦作"詭制"。
2.奇異的制作。
1.不同品類。
1.狡詐的智謀。
1.怪異的形狀。
1.不合常情而愚拙。
1.壞墻。
1.嫻靜美好貌。
1.語出《左傳.哀公十三年》"﹝公孫有山氏﹞對曰'梁則無矣﹐粗則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原是軍糧的隱語﹐也泛指口糧。
2.引申為軍旅生活。
1.月經期。參見"癸水"。
1.婦女月經。
2.漓江的別稱。
1.道家稱口中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