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兇狠;乖戾。
2.
動詞
〈書〉違背。
1.
“戾”的古字。
2.
屈曲;扭曲。
1.出自《呂氏春秋·遇合》陳有惡人焉,曰敦洽讎麋……垂眼臨鼻,長肘而盭。
2.出自《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穹隆云橈,宛潬膠盭。
3.出自《漢書·賈誼傳》其有中罪者,聞命而自弛,上不使人頸盭而加之也。
3.
暴戾。參見“盭夫”。
1.出自《佩韋賦》羽愎心以戾志兮,首身離而不懲。
4.
乖違;乖謬。
1.出自《漢書·張耳陳余傳贊》何鄉者慕用之誠,后相背之盭也!
2.出自《舊唐書·韓愈傳》然時有恃才肆意,亦有盭孔孟之旨。
3.出自《宋史·律歷志一》至崇寧中,徽宗任蔡京,信方士“聲為律自為度”之說,始大盭乎古矣。
4.出自《孟子年表考》遂使燕齊之事,盭不可理。
5.
通“綟”。原為草名。即?草,可染綠。因以指黃綠色。
1.出自《后漢書·南匈奴傳》詔賜單于冠帶、衣裳、黃金璽、盭??綬,安車羽蓋,華藻駕駟。
2.出自《本草綱目·草五·藎草》此草綠色,可染黃,故曰黃曰綠也。?、盭,乃北人呼綠字音轉也。
1.形容顏色像云彩一樣的絢麗華美。
2.盛貌。
1.絢麗的云彩。
2.云狀花紋。
1.云形紋飾。
1.云氣四起。比喻盛多。
1.高臥于云霧繚繞之中。謂隱居。
1.輕柔飄灑似云霧的帷幄。
2.云霧似的四合帷幕﹐狀如宮室。借指殿廷。
3.狀如帳幔的云。
1.高樓。
2.指漢成帝時的三云殿。
3.隱者或出家人的居處。
1.云霧遮掩的村塢。
1.亦作"云儛"。
2.翩翩而舞。
3.指輕盈的舞蹈。
1.見"云舞"。
1.云的色彩。
2.云氣﹑云彩。
3.景物﹐景色。
1.猶急馳﹐奔趨。
1.云和霧。
2.比喻令人煩惱之事。
3.有云霧狀底紋的織物。
4.指有云霧狀底紋的紙張。
1.茶名。產于高山﹐多接觸云霧﹐故稱。
1.見"云溪"。
1.宋代隱士種放的別號。
1.繡鞋。
2.仙道著的鞋子。
1.彩霞。
2.借指高空。
3.比喻遠離塵世的地方。
4.比喻百花。
5.像彩云一樣艷麗的圖案紋飾。 6.喻指文采。
1.高入云霄的大廈。
1.云朵間的縫隙。
1.白云鄉﹐白云聚集之所。指深山中道士修煉或高士隱居之所。
1.如云之翻卷飛馳。形容迅速。
1.祥云。表示吉祥的云彩。
1.高飛。
2.喻施展才能。
3.指行進迅速。
4.比喻四散。
1.指天氣由陰暗轉為明朗。常用以比喻怨憤﹑疑慮得以消除。
1.古管樂器。排簫的一種。
1.高聳入云的樓臺。
1.云端﹔高空。有時用指神話中的仙境。
2.形容閑散如云的心情。
1.比喻高遠的處世態度。
1.指女子作風輕浮﹐愛情不專一。
1.云起。
2.趁時奮起。
也作云蒸霞蔚”。云霧升騰霞彩燦爛。語出《世說新語·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后用以形容絢麗燦爛的景象。
1.形容隨從出行者之多。
2.喻迅捷。
3.猶廣布。
4.猶云游。
1.見"云行雨施"。
1.喻廣施恩澤。
1.語本晉陶潛《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后因用"云岫"指云霧繚繞的峰巒。
1.云車。傳說中仙人的車駕。
2.帝王的車乘。
1.幽遠。
1.高山上的深洞。
1.見"云中雪"。
1.見"云迅"。
1.如云飛駛。形容其快。
1.濃黑的秀發。
2.借指美人。
1.云絲﹔云朵。
1.云霧茶。
1.猶云際。
2.高峻的山崖。
1.與云相接之處﹔高遠之處。
2.曲折的河岸。
1.亦作"云煙"。
2.云霧﹐煙霧。
3.比喻眾多。
4.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5.比喻松林。 6.比喻揮灑自如的墨跡。
1.見"云煙過眼"。
1.登山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