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厯”。
2.
推算日月星辰之運行以定歲時節氣的方法。
1.出自《淮南子·本經》星月之行,可以歷推得也。
2.出自《徐德操墓志銘》淳熙八年,火星犯南斗,公以歷占之。
3.
推算歷數的人。
1.出自《莊子·齊物論》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而況其凡乎!
4.
指歷書。
1.出自《后漢書·律歷志中》冬至之日日在斗二十一度,而歷以為牽牛中星。
2.出自《舊唐書·歷志一》玄宗召見,令造新歷。
5.
歷運。指帝業。
1.出自《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我大齊之握機創歷,誕命建家。
6.
數目;年數。
1.出自《管子·海王》吾子食鹽二升少半,此其大歷也。
2.出自《漢書·諸侯王表序》周過其歷,秦不及期。
7.
年壽;歷數。
1.出自《過銅山掘黃精》詩寶餌緩童年,命藥駐衰歷。
2.出自《慰義陽公主薨表》豈意遘茲短歷,奄謝昌辰。
8.
指堪輿圖。
1.出自《太平廣記》〔楊恭仁〕乃遣微解者馳往京師,於欲葬之原,取所擬之地四處,各作歷,記其方面、高下形勢,各取一斗土,并歷封之。恭仁隱歷出土,令諸生相之,取殊不同。言其行勢,與歷又相乖背。綽乃定一土堪葬,操筆作歷,言其四方形勢,與恭仁歷無尺寸之差。
9.
指宋代給予發解士人初請舉者的記事文書。參見“曆子”。
1.出自《宋史·選舉志二》發解士子初請舉者,從所司給帖赴省,別給一歷,如命官印紙之法,批書發解之年及本名年貫,保官姓名,執赴禮部。
10.
指記事簿。
1.出自《東坡志林·修身歷》子宜置一卷歷,晝日之所為,莫夜必記之。
1.歧蹄。
1.肢體。枝,通"肢"。
1.樹枝,枝子。
2.比喻分支,旁支,支派。
3.附屬。
4.喻指后裔。
1.樹梢;樹枝上。
1.沒有摘下而在樹枝上變干的果子。
2.喻滯留原職,久不升遷。
1.喻派生﹑繁衍而出者。猶言節外生枝。
1.動物分杈的尾巴。
1.斜而相抵的支柱。引申為對抗,抵擋。
2.支撐,支持。
3.猶支吾。說話含混躲閃。
說話含混躲閃一味枝捂|枝捂其詞。
樹木的枝杈修剪枝丫。
1.枝條和樹葉。
2.喻同宗的旁支。
3.比喻臣僚,部屬。
4.比喻從屬的次要的事物。
5.喻瑣碎﹑浮華的言詞。 6.猶枝節。比喻在問題之外又派生出的新問題。
1.指宗族旁支的譜牒。
1.比喻相互扶助。
1.后代子孫。
1.散亂游離。
1.支援。支持和援助。
1.猶言尋根究源。
1.謂文章枝蔓雜亂。
1.指種種情節。
2.謂以零零碎碎﹑斷斷續續的方式(進行或處理)。
3.比喻橫生旁出的事情。
4.猶言支支吾吾。形容說話含糊躲閃。
1.猶支支吾吾。說話躲躲閃閃,搪塞應付。
1.大拇指旁歧生之指。
1.河流分支處的小洲。
1.分支后裔。
1.枝條與主干。比喻宗族的旁系與直系。
1.支撐,支持。
1.旁系親屬。
1.猶支撐。
2.抵觸,不順從。
1.枝岔,贅瘤。比喻多余無用的東西。
1.由植物主干分出來的較細的莖。
1.宗族的分支。
1.賞識喜愛。
1.《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河上公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雖自知昭昭明白,當復守之以默默,如暗昧無所見,如是則可為天下法式。"后以"知白守黑"謂韜晦自處。
1.掌管朝班儀節的官吏。
1.對敵我雙方的優劣短長均能透徹了解。
1.才智和辯才。
1.猶知客。
1.通曉軍事。
1.方言。不知道。
1.了解社會常規;了解自然法則。
1.了解臣子的無過于君主。
1.謂有羞惡之心。
1.亦作"知縱"。
2.謂知道別人犯法而不檢舉告發『律定為有罪。
1.明智通達。
1.猶知遇。謂重視優待。
1.舊時一種宴客或集會的通知單。上寫被邀請者的姓名,專人持單面邀,應邀者在自己名下寫"知"字,辭謝者則寫"謝"字。
1.謂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2.認識道路。
3.曉得,謂對事物有所了解﹑認識。
4.公文用語。猶知悉。多見于詔令。
5.猶厲害。
1.知所獲取。
2.謂彼此投契。
3.曉得。
1.懂得道德。
2.知道別人施與的恩德。
1.知道底細。
1.懂得法律條例而故意違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