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拋棄;排除。
1.
排斥;棄絕。
1.出自《戰國策·趙策二》六國從親以擯秦,秦必不敢出兵於函谷關以害山東矣。
2.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下·趙壹》恃才倨傲,為鄉黨所擯。
3.出自《百喻經·人效王眼瞬喻》王聞是語,即大瞋恚,即便使人種種加害,擯令出國。
4.出自《北人以松皮為菜》詩跏趺得一飽,萬事皆可擯。
5.出自《女仙外史》妾不以女身自居,每脫范圍,自慮為道學所擯,夫人何辱譽至此!
6.出自《我的民眾教育觀》老年人、女人、工人、農人、流浪兒,絕大多數是被擯于民眾教育之外。
2.
指傅姆。
1.出自《禮記·內則》公庶子生,就側室。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見於君,擯者以其子見。
3.
通“儐”。接待賓客。
1.出自《周禮·秋官·小行人》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則擯,小客則受其幣。
2.出自《論語·鄉黨》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
1.歸附款服。
2.附帶條款或款項。
1.依賴。
1.附著﹐依附。
2.突厥族對衛士的稱呼。
1.比附事理。
2.符合事理。
〈書〉依附;附著無所~。
1.仆從﹐下屬。
1.參加行列。
1.靈魂附體。
1.小土山。
附在正文后面與正文有關的文章或參考資料詞典正文后面有五種~。
1.將與正文有關的文章或資料綴于正文的后面。
2.附在正文后面與正文有關的文章或參考資料。
1.寄旅﹐客居他鄉。
1.增附的律例。
1.即蒲盧。一種細腰的葫蘆。
1.附屬的部落。
1.語本《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后因以"附毛"比喻賴以生存之物。
1.依附巴結。
1.使百姓親附。
1.寄名﹔托名。
2.在人家名字后邊加署姓名。
1.付與使命。附﹐通"付"。
1.依附交結。
投靠叛逆集團變節~。
1.指京城附近。
1.從事農業生產﹐歸田。
1.猶攀附。依附巴結。
1.附加批語。
1.附在奏折中兼奏其他簡單事項的單片﹐稱"附片"。附片不再具官銜﹐開頭用一"再"字標識。一個奏折﹐最多只能夾三個附片。
1.猶附呈。
1.依附高攀。
1.歸依﹐親附。
2.使之歸附親近。
1.依附權貴。
1.邊塞。
1.比喻依附惡勢力。
1.諂附君上而欺壓臣僚。
附帶設置這個圖書館~了一個讀書指導部。
1.祭祀社神﹔亦指祭祀社神之所。附﹐通"祔"。
1.佩帶在身。
2.謂(靈魂)附托人身。
1.附帶審理。
1.寄生蟲。亦比喻隨著帝國主義入侵而產生的為帝國主義服務的買辦階級等。
1.比喻盲目附和。
附在文章、書刊上的有關記述再版~。
1.阿附奉承。
1.謂奉承﹑依附有權勢的人。
1.謂在非本籍參加考試。
1.裝飾打扮。
1.拍手。附﹐通"拊"。
1.捎信﹔寄信。
1.使疏遠者親附。
1.猶副署。
1.依附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