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排斥;棄絕。
1.出自《戰國策·趙策二》六國從親以擯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關以害山東矣。
2.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下·趙壹》恃才倨傲,為鄉黨所擯。
3.出自《百喻經·人效王眼瞬喻》王聞是語,即大瞋恚,即便使人種種加害,擯令出國。
4.出自《北人以松皮為菜》詩跏趺得一飽,萬事皆可擯。
5.出自《女仙外史》妾不以女身自居,每脫范圍,自慮為道學所擯,夫人何辱譽至此!
6.出自《我的民眾教育觀》老年人、女人、工人、農人、流浪兒,絕大多數是被擯于民眾教育之外。
2.
指傅姆。
1.出自《禮記·內則》公庶子生,就側室。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見於君,擯者以其子見。
3.
通“儐”。接待賓客。
1.出自《周禮·秋官·小行人》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則擯,小客則受其幣。
2.出自《論語·鄉黨》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
1.《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謂玉不加工,不成器皿◇以喻人不經過培養﹑鍛煉,不能成材。
1.《國語.周語中》"改玉改行。"韋昭注"玉,佩玉,所以節步行也。"后因稱合乎禮法的行步為"玉步"。
2.指女子的行步。
1.姻緣簿的美稱。傳說唐朝韋固夜過宋城,遇一老人于月下檢書,問之,乃人間姻緣簿。事見唐李復言《續幽怪錄·定婚店》。
1.即玉蟲。喻燈芯。
1.謂晶瑩如玉。
1.傳說中的仙草。
1.見"玉冊"。
1.玉墀。
1.謂玉階。
2.對山的美稱。
3.指雪山。
1.指簪﹑釵一類的首飾。
1.艷麗如玉。
1.玉制的釵。由兩股合成,燕形。
2.指美女。
1.蟬鬢的美稱。
2.首飾。
3.指冠飾。即貂蟬。
4.植物名。即石蟬花。以其花似蟬,故名。
1.見"玉蟾蜍"。
1.亦省稱"玉蟾"。
2.玉雕的蟾蜍。盛水容器。多作更漏與文具之用。
3.月亮的別名。
4.指傳說中月宮里的蟾蜍。
1.本指月宮◇稱科考中式為入玉蟾宮。
1.古代祭祀用的以圭為柄的灌酒器。
1.以玉為飾的帝王之車。
2.指仙人乘坐之車。
1.仙人之號。
2.道觀名。
1.玉輅。帝王所乘的車。
1.玉制的尺。
2.借指鹽人才和評價詩文的標準。
3.尺的美稱。
4.比喻魚。
1.中藥地榆的別名。
1.天帝的命令。
1.喻燈花。
2.喻燈火。
3.蟲狀的玉雕首飾。
1.玉雕的蟾蜍。
2.神話中的月中蟾蜍。
3.月亮的別稱。
1.玉制的舂杵,亦用作舂杵的美稱。
2.唐裴铏《傳奇.裴航》載,裴航以玉杵臼為聘禮,娶云英仙去◇因以玉杵指求婚之聘禮。
3.傳說月中有白兔持杵搗藥,因以玉杵指月亮。
4.山藥之別名。
1.玉制的杵和臼。唐裴铏《傳奇·裴航》載,唐長慶中,秀才裴航經藍橋驛,遇一老嫗,有孫女名云英,艷麗殊絕,欲娶之。嫗索玉杵臼為聘禮,航后以重價訪得,更為嫗搗藥百日,然后與女成婚,終成上仙◇以"玉杵臼"喻難得之物。
1.柱腳石的美稱。
1.玉琢的楮葉。意謂雖然工巧,但不實用。語本《列子.說符》"宋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者,三年而成,鋒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中而不可別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國。子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玉,《韓非子·喻老》作"象",象牙。
2.紙的美稱。
1.唐詩人盧仝的號。
1.玉制的手鐲。
1.見"玉窗"。
1.見"玉窗"。
1.玉制或飾玉的床。
2.指天床星。古代以為此星主帝位。星傾則天子不安,失位。見《星經》卷上。
3.指朱砂礦床。
1.管樂器的美稱。
1.玉飾的車帷。常指傳說中仙人所乘的車。
1.猶玉簡。
2.名帖的美稱。
1.喻美人的手指。
2.植物名。俗稱洋蔥。
1.指竹林。
1.像玉一樣的純美。
1.古代腰帶上所嵌的裝飾玉版。
1.宋文天祥所用硯名。
1.玉飾的椽頭。
2.玉制的耳飾。
3.借指女子。
4.貴官的冠飾。
1.謂酒醉。
1.馬鐙之美稱。
2.借指馬。
1.玉制的笛子。
2.笛子的美稱。
3.指笛聲。
1.富麗的住宅。
2.天子的行宮。
1.見"玉抵鵲"。
1.亦作"玉抵禽"。
2.用玉石投擲禽鳥。意謂物多則賤。語本漢桓寬《鹽鐵論.崇禮》"中國所鮮,外國賤之。故南越以孔雀珥門戶;昆山之旁,以玉璞抵鳥鵲。"
3.轉喻肆意揮霍。
1.玉制的花朵形的首飾。
2.喻潔白如玉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