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液體一滴一滴地落下。
2.
名詞
一滴一滴落下的液體。
3.
動詞
滲出;使滲出;濾。
1.
水、淚、酒等液體下滴。
1.出自《魯靈光殿賦》動滴瀝以成響,殷雷應其若驚。
2.出自《哭苗員外呈張參軍》詩因瀝殊方淚,遙成墓下詩。
3.出自《續墨客揮犀·呼為臥仙》華岳張超谷巖石下有僵尸,齒發皆完,春時游人多以酒瀝口中,呼為臥仙。
2.
水流淌。
1.出自《水經注·文水》泉發于兩寺之間,東流,瀝石沿注山下。
2.出自《晉書·食貨志》其諸魏氏以來所造立,及諸因雨決溢蒲葦馬腸陂之類,皆決瀝之。
3.
滲出;使滲出。
1.出自《酉陽雜俎·境異》阿薩部多獵蟲鹿,剖其肉,重疊之,以石壓瀝汁。
2.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九》然前所渡芭蕉洞前小水,即其透崖瀝峽而出者。
4.
汁液。
1.出自《麗色賦》象奩瓊盤,神瀝仙丹。
2.出自《本草綱目·木四·竹》淡竹瀝。機曰:將竹截作二尺長,劈開,以磚兩片對立,架於竹上,以火炙出其瀝,以盤承取。
5.
清酒。
1.出自《楚辭·大招》吳醴白糱,和楚瀝只。
2.出自《廣絕交論》分雁鶩之稻粱,沾玉斝之余瀝。
3.出自《我們的燈塔》所以帝國主義下的買辦和準買辦階層只有附生在侵略者的余蔭之下,偷些余瀝。
6.
猶表露、傾吐。
1.出自《三會醮簏詞》是敢瀝懇披心,虔誠悔過。
2.出自《舊五代史·晉書·高祖紀三》果馳賓介,疊貢表章。向丹闕以傾心,瀝衷誠而效順。
3.出自《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入寇志》含此冤氣,滄海難填,恨不能轉達圣主,盡瀝苦情。
7.
湖名。在廣東省肇慶市。
1.出自《讀史方輿紀要?廣東二?肇慶府》瀝湖,府北五里,北山諸澗之水,匯為黃塘、上攬塘,又石室諸巖之水,皆流合焉。春夏潦漲,極目浩淼,多蒲魚菱芡之利。湖水環流經巖后,束為小渠,謂之后瀝水。繞北山石子灘三十里,出靈羊峽入江,又有新瀝水。
1.團茶的一種,又稱鳳團。
2.繪鳳盤屈作圓形,稱團鳳。舊時多用作器物服飾上的花紋圖案。
1.指花朵。
1.四周呈放射狀或旋轉式的圓形裝飾紋樣。古代銅器﹑陶瓷器﹑織繡品以及現代某些絲綢織品上常有此種花飾。
1.茶名。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標志。上方為飄揚的團旗,左右各半為齒輪和麥穗,中間是光芒四照的太陽及寫有中國共青團”五字的綬帶。象征著共青團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耀下,團結各族青年,朝著黨所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
1.指刑事犯罪小集團。
1.聚集;團結。
1.團欒。圓貌。
2.團欒。團聚。
1.圓形草屋。
1.即蒲團。為僧人坐禪及跪拜時所用的圓墊。
通常指在同一目標下,人們互相支持、幫助,保持思想和行動上的一致性。在中國社會主義條件下,黨的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相會,聚集。多指親人分別后再聚合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遠隔重洋,不知何日才能團聚。
1.錦緞的一種。
以上課講授的形式向共青團員和要求入團的青年進行團的基本知識的教育。是共青團對廣大團員和要求入團的青年進行培養教育的重要方式。
1.組織﹑訓練。
2.宋代至民國初年,于正規軍之外就地選取丁壯,加以訓練的地主武裝組織,稱團練。
3.團練的頭目。
1.估量。
共青團員參加團組織的年數。
1.團茶的一種,即龍團。
2.圓形圖案,作盤龍之狀。舊時器物服飾上多用為花紋圖案。
1.團欒。圓貌。
1.猶檀欒。竹秀美貌。亦用作竹的代稱。
2.圓貌。
3.指圓月。
4.借指月光。
5.團聚。 6.環繞貌。 7.團子。
1.圓形茅屋。
1.唐代每三年編造戶籍一次,地方則要每年把人口實況編造成冊,注明人丁的形貌特點,作為掌握勞動力和賦稅的根據。叫做團貌。參閱《通典.食貨七》﹑宋王溥《唐會要.團貌》。
1.廣東地方稱除夕夜家人團聚歡宴為團年。
1.揉弄;來回揉搓使成圓形。
2.指捏弄,捏攏。
3.猶賞玩。
4.猶辦理。
5.耍弄,擺布。
1.猶團弄,擺弄。
1.團弄,擺弄。
1.盾牌。古代用來防護身體﹑遮擋刀箭的武器。
1.即團焦。
1.即蒲團。用蒲草編織成的圓墊,多為僧人坐禪及跪拜時所用◇也作坐具。
1.雌蟹腹甲形圓,稱團臍。雄蟹腹甲形尖,稱尖臍。故團臍﹑尖臍有時亦指雌蟹和雄蟹。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旗幟。旗面為紅色,左上角綴黃色圓圈環繞的五角星§色象征著革命勝利,圓圈環繞的五角星則象征中國青年一代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
1.指團茶。
2.圍成圈。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開展活動的日子。如召開團員大會,組織團員青年參觀訪問,開展娛樂游戲,參加社會公益勞動以及進行各種有意義有趣味的活動等。
1.團扇的別稱。古代團扇多以絹紗為之,故稱。
1.指帳幕。
1.帷帳。
1.猶媯沬。舜的居地。借指有名望的賢祖。
1.指禪宗溈仰宗的創始人溈山禪師靈佑。
1.即溈仰宗。
1.佛教禪宗五家之一,唐代溈山靈佑禪師及其弟子仰山慧寂所創。因其先后在溈山(在今湖南省醴陵市)和仰山(在今江西省宜春縣)發揚禪宗,自成一派,故名。至宋衰微。參閱《景德傳燈錄.靈佑禪師》。
1.溈山靈佑禪師印證之禪。
1.亦作"違礙"。
2.阻礙;使事情不能順利進行。
3.指觸犯統治者的忌諱。
不順從違拗老人心意。
1.亦作"違憆"。
2.傲慢;不順從。
1.違抗。
1.謂雜亂失常。
違反;違拗違背大義|違背良心。
1.違背。倍,通"背"。
1.違背。
1.猶貶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