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勸勉,奮勉。
2.
動詞
〈書〉振奮;振作。
3.
名詞
(Lì)姓。
1.
勸勉;鼓勵。參見“勵翼”。
1.出自《國語·吳語》請王勵士,以奮其朋勢。
2.出自《三國志·魏志·楊阜傳》阜等率父兄子弟以義相勵,有死無二。
3.出自《東坡志林·記講筵》殺之則不忍,舍之無以勵眾。
4.出自《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宜由政府一面充分接濟前線有功軍隊,一面嚴禁奸徒污蔑構陷,以勵軍心而利作戰。
2.
推崇,尊重。
1.出自《后漢紀·獻帝紀》尚書仆射士孫瑞說允曰:“天子裂土班爵,所以庸勛也。與董太師并位俱封,而獨勵高節,愚竊不安也。”
3.
奮;振奮。
1.出自《陳書·傅繒傳》呼吸顧望之客,唇吻縱橫之士,奮鋒穎,勵羽翼。
2.出自《平淮西碑》自夏入秋,復屯相望,兵頓不勵,告功不時。
4.
通“礪”。砥礪;磨煉。參見“勵節”。
1.出自《淮南子·修務訓》故君子積志委正,以趣明師,勵節亢高,以絕世俗。
2.出自《后漢紀·順帝紀》王公束修勵節,而受讒佞之患。
5.
通“厲”。猛烈。
1.出自《聊齋志異·螳螂捕蛇》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勵。
6.
姓。東漢有魏郡太守勵溫。見《元和姓纂·八霽》。
1.出自《萬姓統譜?霽韻》勵靜,胡州人,嘉祐登科。
1.彼此促進。
2.在一起長大。
1.指古代諸侯互相會見。
1.互相爭吵。
1.宰相。亦泛指大臣。
1.猶相稱。配合得當;相配合適。
1.跟隨;相伴。
2.相稱;相配。
1.互相補充,互相成全。
1.先后繼承;遞相沿襲。
2.上下相托。
1.相加;相繼。
1.雙方對立﹑爭持,互不相讓。
2.互相扶持﹑抱持。
3.互相依存。
4.互相牽制。
5.相打;交戰。
1.彼此對峙,勝負未決。
1.謂依據某種標準排列序位。
1.見"相讎"。
1.見"相疇"。
1.亦作"相儔"。
2.彼此在一起。
1.唱和;酬對。
2.報答;酬謝。
1.亦作"相仇"。
2.互相仇恨。
3.爭相出售。
1.謂推舉賢人。
1.舂谷時發出的號子聲。語本《禮記.檀弓上》"鄰有喪,舂不相。"
1.共同生活;相互交往。
2.彼此居處。
1.遞相傳授。
2.長期以來互相傳說。
1.舊時迷信,謂觀察船體可斷吉兇。
1.亦作"相佽"。依為次第;相繼。
2.將近。
1.見"相次"。
1.跟隨,在一起。
2.相交往;相合并。
1.接近;會合。
1.相互擠逼。
1.互相問候。
2.共活。
1.交錯。
2.交替;更迭。
1.互毆,打架。
1.對待。
2.招待;款待。
1.見"相蕩"。
1.相攜;相引。
1.亦作"相導"。向導,引導。
1.相配;相稱。
2.彼此投合。
3.互相聯絡。
4.會合。
1.謂互相配合﹑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長處。
互相配合得好,更能顯出各自的長處美人名士,相得益彰。
1.猶相同。
2.等待。
1.相當;相匹。
2.互相敵對。
1.互相抵觸。
2.互相抵消。
1.舊指以看風水為職業的人。
1.互踢。
1.亦作"相吊"。
2.互相慰問。
1.相互作用。
2.相率行動。
1.觀察估量。
①相比較而言這間屋相對大些|相對落后。②互相對應、對比這兩個詞意義相對|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③見相對與絕對”。
即分子量”(170頁)。
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一。關于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關系的理論。是20世紀初由愛因斯坦等在總結實驗事實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兩部分。
表示空氣濕度的一種方式。定義為某溫度時空氣的絕對濕度與同溫度的飽和水蒸氣壓強的百分比。相對濕度越大,表示空氣中所含水蒸氣離飽和狀態越近;相對濕度為100%,表示空氣中所含水蒸氣已達飽和。人們對空氣干濕程度的感覺主要取決于相對濕度的大小。
物體相對于非地面參照系的速度。如甲、乙兩列車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駛,則甲車相對于乙車的速度和乙車相對于甲車的速度都等于零;若反向行駛,則相對速度都等于二倍車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