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覧”。
2.
觀看;考察。
1.出自《楚辭·離騷》阽余身而危死兮,覽余初其猶未悔。
2.出自《漢書·韋賢傳》我王如何,曾不斯覽!黃發不近,胡不時監!
3.出自《思慎賦》明鏡可以覽形,往古可以知今。
4.出自《中岳廟》詩雖有漢古柏,稀疏不成群。一覽已無余,建筑乏藝能。
3.
炫示。
1.出自《楚辭·九章·抽思》憍吾以其美好兮,覽余以其修姱。
2.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於是齊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覽天下諸侯賓客,言齊能致天下賢士也。
4.
閱讀。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今世之談也,皆道辯說文辭之言,人主覽其文而忘有用。
2.出自《郭有道碑文》考覽六經,探綜圖緯。
3.出自《抱樸子·論仙》彼二曹(曹丕、曹植)學則無書不覽,才則一代之英。
4.出自《初刻拍案驚奇》才過子建,貌賽潘安。胸中博覽五車,腹內廣羅千古。
5.
登高遠眺。
1.出自《楚辭·九歌·云中君》覽冀州兮有余,橫四海兮焉窮。
2.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
3.出自《望岳》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4.出自《車向秦嶺》詩車站最高跨兩省,覽盡蜀水秦云。
6.
引申為視線。
1.出自《徐霞客游記·游武彝山日記》落照侵松,山光水曲,交加入覽。
7.
游覽,游歷。
1.出自《靈巖寺二十六韻》富覽山無盡,尋幽力不堪。
2.出自《〈述庵文鈔〉序》先生(王蘭泉)歷官,多從戎旅,馳驅梁益,周覽萬里。
8.
景致。
1.出自《溪上》詩往歲貪奇覽,今年遂考盤。
2.出自《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二》橋北有文昌閣,當江流環轉之中,高架三層,虛敞可眺,為此中勝覽。
9.
通“攬”。采納,接受。
1.出自《戰國策·齊策一》大王覽其說,而不察其至實。
10.
通“攬”。持,把握。
1.出自《潛夫論·三式》此於主德大洽,列侯大達,非執術督責總覽獨斷御下方也。
2.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下·禰衡》衡覽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3.出自《金樓子·興王》雖身濟大業,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體,總覽權綱。
11.
通“攬”。采摘。
1.出自《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詩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