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斍”。亦作“覐”。
2.
領悟;明白。
1.出自《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有珍怪之食,盱必先取足焉。夏父曰:“以來,人未足,而盱有馀。”叔術覺焉。
2.出自《白虎通·辟雍》學之為言覺也,悟所不知也。
3.出自《平淮西碑》始迷不知,今乃大覺,羞前之為。
3.
啟發,使人覺悟。
1.出自《孟子·萬章上》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
2.出自《題陳壽老論孟紀蒙》豈敬其師之所以覺我,而謙于我之所以覺人歟?
4.
感知,意識到。
1.出自《書·說命下》念終始典于學,厥德脩罔覺。
2.出自《抱樸子·金丹》聞雷霆而覺布鼓之陋,見巨鯨而知寸介之細。
3.出自《顏氏家訓·歸心》飲啖醉飽,便臥檐下,稍醒而覺體癢,爬搔隱疹,因爾成癩。
4.出自《晚次鄂州》詩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5.出自《隔膜·小病》我撫伊的額,只覺觸手的熱。
5.
察知;發覺。
1.出自《論語·憲問》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2.出自《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傳》太后察視覺之,即呼還問狀。
3.出自《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天禧二年》遼主詔:“內外官因事受賕,事覺而稱子孫仆從者,禁之。”
6.
表明。
1.出自《左傳·文公四年》王于是手賜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覺報宴。
7.
賢智者之稱。
1.出自《尚書大傳》覺兮較兮,吾大命格兮。
2.出自《吳都賦》藏理於終古,而未寤於前覺也。
3.出自《馮宗武墓志銘》爾生既促,孰俾才覺?既才既覺,孰俾天伐?
8.
通“梏”。正直;高大。
1.出自《詩·大雅·抑》有覺德行。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夫子覺者也。
9.
星名。參見“覺星”。
1.出自《漢書·天文志》﹝歲星﹞贏東北,石氏“見覺星”,甘氏“不出三月乃生天棓”。
2.出自《晉書·天文志中》妖星,一曰彗星,所謂掃星……三曰天棓,一名覺星。本類星,末銳長四丈。或出東北方西方,主奮爭。
1.干魚,腌魚;腌臘食品。
1.腌制或風干的魚肉食品。
1.指出售鲞魚和腌臘食品的店鋪。
1.指切合與不切合。
2.謂迎合或背棄。
3.謂擁護與反對。
4.謂反復不定,有二心。
5.謂歸順或背叛。 6.正面和背面;面對和背向。
1.面對墻壁。多表示心情不悅或不欲與人接談。
1.見"向壁虛造"。
面向墻壁進行虛造。比喻不掌握情況,憑主觀虛構向壁虛造,寫不出好的報導。
1.往常;平時。
1.謂報曉。
2.黎明;凌晨。
1.皇帝出行時負責勘察程途的機構。
1.指引道路。
2.指引路或引路的人。
1.嵇康被殺,其好友向秀過其宅,聞鄰人吹笛,感音而嘆,乃作《思舊賦》。見《晉書.向秀傳》◇以"向笛"表示悼念故人﹑追思往事之意。
1.靠近;接近。
1.歸向正道。方,義方。
2.謂遵循正確方向。
1.滿族婚俗,新婚之夜,樂聲不斷,故稱。向,通"響"。
1.假若不是。
仰慕的意思天下學士,靡然向風。
1.仰慕佩服。
1.向慕歸附。
1.猶響應。向,通"響"。
1.享國。謂帝王在位年數。向,通"享"。
1.后面;以后;往后。
1.歸服。
1.傍黑,天將黑。
面向火,即烤火只見那老軍在里面向火。
1.近口。沾唇;接觸口。
①副詞。一向;從來向來如此|向來心直口快|向來不吸煙。②原來失向來之煙霞。
1.將盡。
1.指含而不露。
1.以往的規則;慣例。
又稱外積”、叉積”。兩向量a與b的向量積是向量,用c=a×b表示。其長度等于以a、b為邊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圖中陰影部分),即|c|=|a×b|=|a|·|b|sinθ(0≤θ≤π);方向垂直于與,而且、、三向量成右手系(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手指分別表示)。
假使向令周密計劃,怎會陷于被動。
1.舊稱結伙攔路搶劫的強盜。因馬系鈴有聲,故稱。向,通"響"。
1.向陽。
2.引申為朝南。
3.天色微明;黎明。
1.傍晚。
1.往年。
1.即羅盤。因用以定方向,故名。
1.東漢高士向長字子平,隱居不仕,子女婚嫁既畢,遂漫游五岳名山,后不知所終。見《后漢書.逸民傳.向長》◇以"向平"為子女嫁娶既畢者之典。
1.見"向平之愿"。
《后漢書·向長傳》載東漢人向平隱居不愿做官,待子女婚嫁完畢,就出外游覽名山大川,不再顧問家里的事◇因稱子女的婚嫁之事為向平之愿”。
1.向慕追求。
1.先前;從前。
2.猶將來。
1.向使;如果。
1.猶今后,以后。
1.朝著太陽;面對太陽。
2.往日;從前。
1.謂植物滋長茂盛。
2.比喻事物興旺發達。
1.假如。
1.語出《莊子.秋水》"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若,海神◇因以"向若而嘆"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嘆不如。
1.謂犯上。
2.朝著高處,往上。
3.以上。表示數量超過某個基數,或程度超過某一標準。
4.上進。
5.猶前邊,上邊。指前文或前言所及。 6.向上攀。謂夠不上;不足。
計算機系列中,較低檔的計算機上的硬件或軟件可移植到較高檔的計算機上使用的性能。為滿足兼容性的要求,計算機在結構上的改進往往受到很大的約束,但向上兼容后,在更新計算機時可充分利用原有計算機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