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絕”的新字形。
2.
斷,分成兩段或幾段。
1.出自《荀子·修身》其折骨絕筋,終身不可以相及也。
2.出自《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3.出自《張中丞傳后敘》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
4.出自《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曲猶未終,指下“刮喇”的一聲響,琴弦絕了一根。
3.
斷絕;凈盡。
1.出自《論語·衛靈公》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2.出自《后漢書·馬援傳》名滅爵絕,國土不傳。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滿生﹞索性把前日焦氏所贈衣服香囊拿出來,忍著性子,一把火燒了,意思要自此絕了念頭。
4.出自《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九》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
4.
停止。
1.出自《禮記·雜記下》當袒,大夫至,雖當踴,絕踴而拜之。
2.出自《侄安節遠來夜坐》詩夢斷酒醒山雨絕,笑看饑鼠上燈檠。
3.出自《夜坐懷孝常》詩坐絕百蟲響,旅懷才夜寧。
5.
竭;盡。
1.出自《吳子·治兵》凡行軍之道,無犯進止之節,無失飲食之適,無絕人馬之力。
2.出自《淮南子·本經訓》是以松柏箘露夏槁,江河三川絕而不流。
3.出自《贈華州王司士》詩淮水不絕波瀾高,盛德未泯生英髦。
6.
杜絕;摒棄。
1.出自《論語·子罕》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出自《世說新語·言語》外絕榮競,內寡私欲。
3.出自《謝自然》詩繁華榮慕絕,父母慈愛捐。
7.
引申為拒絕。
1.出自《后漢書·張奐傳》董卓慕之,使其兄遺縑百匹。奐惡卓為人,絕而不受。
2.出自《韋護》韋護再三想,他實在沒有絕她的理由。
8.
滅亡;死亡。
1.出自《書·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
2.出自《祭柳子厚文》嗟嗟子厚,今也則亡。臨絕之音,一何瑯瑯!
3.出自《西游記》若與神仙吃,也只消三厘就絕。
4.出自《楊娥傳》言已,一慟而絕。
9.
缺乏;貧困。
1.出自《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命有司,發倉廩,賜貧窮,振乏絕。
2.出自《戰國策·秦策一》﹝蘇秦﹞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
10.
遼遠;遠隔。
1.出自《三國志·魏志·劉曄傳》吳絕在江漢之表,無內臣之心久矣。
2.出自《新唐書·裴矩傳》高祖遣使約西突厥連和,突厥因請婚。帝曰:“彼勢與我絕,緩急不為用,奈何?”
3.出自《萊州》詩轉漕新河格,分營絕島迂。
11.
橫度;越過。
1.出自《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出自《水經注·渭水三》漢成帝之為太子,元帝嘗急召之。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西至直城門,方乃得度。
3.出自《夜泊水村》詩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
4.出自《書〈楊彝萬壽祺等為顧寧人征天下書籍啟〉后》自此絕江逾淮,東躡勞山、不其,上岱岳,瞻孔林,停車淄右。
12.
超過。
1.出自《代朗月行》鬢奪衛女迅,體絕飛燕光。
2.出自《鐵圍山叢談》大觀間,和劑局官一日請內帑授藥犀百數。歸解之,偶忽得一株,大絕常犀,且甚異。
13.
獨特,獨一無二。
1.出自《世說新語·文學》世云有三絕:畫絕、文絕、癡絕。
2.出自《新唐書·文藝傳中·鄭虔》﹝鄭虔﹞嘗自寫其詩并畫以獻,帝大署其尾曰“鄭虔三絕”。
14.
副詞。極;最。
1.出自《詩·小雅·正月》終逾絕險,曾是不意。
2.出自《史記·伍子胥列傳》平王遂自娶秦女而絕愛幸之。
3.出自《新安吏》詩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4.出自《木蘭花》詞西湖楊柳風流絕,滿縷青春看贈別。
5.出自《再寄小讀者》五日絕早過蘇州,兩夜失眠,煩困已極。
15.
副詞。全然;絕對。
1.出自《老學庵筆記》蓋是時去兵亂未久,所謂人血為磷者信不妄也。今則絕不復見。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初時滿生心中懷著鬼胎,還慮他有時到來,喜得那邊也絕無音耗。
3.出自《且介亭雜文·論俗人應避雅人》﹝雅人﹞和俗人究竟也沒有什么大不同;就是肚子里盤算些掙錢固位之法,自然也不能絕無其事。
16.
舊詩體裁之一。詳“絶句”。
1.出自《紅樓夢》他也索紙筆來,立就一絕,呈與賈政。
1.依仗寵愛。
1.自負功高。
1.猶負險。
1.《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后因以"恃怙"為母親﹑父親的代稱。
1.依賴;憑借。
1.自負聰明。
1.依賴,憑借。
1.指母親。
1.憑意氣。
1.依仗強暴,欺侮弱小。
1.任性逞強。
1.憑借氣息。
1.倚仗險要;負險。
1.猶任性。
1.依仗人多勢眾。
1.揩擦。
1.揩拂。
1.見"拭淚"。
1.揩擦。
1.擦亮眼睛。形容殷切期待或注視。
擦拭眼睛等待著。形容殷切期望或等待事情、諾言的實現對他的承諾,我們將拭目以待。
1.見"拭目以待"。
1.謂奉命出使。
1.猶拭目。
1.務必;必須。
1.動不動,總是。
1.試猜。是,用同"試"。
1.勘正審察。
1.亦作"是答兒"。
2.到處。
1.的當;切當。
1.猶言是好。
1.矛盾糾紛的場所。
1.產生是非的根源。
1.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
1.矛盾糾紛的中心。
1.糾紛爭端都是說話太多引起的。
1.事情的是非曲直,公眾自會作出恰當的評判。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庾公﹞又問'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問'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論。'"
1.對不對;是不是。
1.崇尚古代的,貶低現代的。指保守復古。
1.連詞。因此;所以。
1.猶言為荷。意謂對你的幫助或恩惠表示感謝。多用于書信的末尾。
1.此后;從此。
1.猶是則,雖則。
1.見"是則是"。
1.件件。
1.如今;而今。
1.試看。是,用同"試"。
《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假如這個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容忍呢!表示絕對不能容忍。
1.什么。
1.猶人人,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