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環形的路線;周。
2.
動詞
在四周加上限制(多指地方);圍。
3.
名詞
范圍;圈子。
4.
動詞
畫圈做記號。
5.
名詞
環形,也指環形的東西。
1.
亦作“圏”。
2.
圈子;環形物。
1.出自《大唐新語·酷忍》俊臣(來俊臣)案詔獄,特造十個大枷……復有鐵圈籠頭,名號數十。
2.出自《夷堅支志丁·虞一殺螺》奉化海上漁人虞一,以取砑螺為生。每得時,率用生絲線作圈套其上,候吐肉出,則盡力系縛之,急一拔,了無余蘊。
3.出自《紅樓夢》你只看有紅圈的,都是我選的。
4.出自《駱駝祥子》一趟車拉下來,灰土被汗合成了泥,糊在臉上,只露著眼與嘴三個凍紅了的圈。
3.
畫圈做記號。
1.出自《儒林外史》匡超人初時不好問他,偷眼望那書上圈的花花碌碌,是些甚么詩詞之類。
2.出自《紅樓夢》又共斟酌出幾個人來,俱是他四人素昔冷眼取中的,用筆圈出。
4.
區域;范圍。
1.出自《淮南子·原道訓》是故有生於無,實出於虛,天下為之圈,則名實同居。
2.出自《新中國未來記》彼中勢圈,久入狼俄。
5.
框框,固定的格式。
1.出自《花邊文學·批評家的批評家》我們曾經在文藝批評史上見過沒有一定圈子的批評家嗎?都有的,或者是美的圈,或者是真實的圈,或者是前進的圈。
6.
彎曲。
1.出自《兒女英雄傳》那跑堂兒的見問,一手把開水就擱在灰臺兒上扶著,又把那只胳膊圈過來。
2.出自《狠透鐵》風濕性腰腿疼大大限制著他的活動,整得他每天早晨拱著腰圈著腿走路。
7.
掉轉。
1.出自《紅樓夢》薛蟠往前看時,漸漸人煙稀少,便又圈馬回來。
8.
量詞。
1.出自《朱子語類》某在同安作簿時,朝廷亦有文字,令百官皆戴帽。其時坐轎有礙,后於轎頂上添了一圈竹。
2.出自《趙閻王》這十六圈麻將,總得四更天,才完得了。
9.
屈木做成的飲器。
1.出自《禮記·玉藻》母沒而杯圈不能飲焉,口澤之氣存焉爾!
1.加恩庇護。
1.猶恩澤。
1.對施恩于己者的敬稱。
1.明清科舉制度規定,每年由府﹑州﹑縣選送廩生入京都國子監肄業,稱為歲貢。凡遇皇帝登極或其他慶典而頒布恩詔之年,除歲貢外再加選一次,稱為"恩貢"。
1.猶恩舊。
1.謂尊長所給予的關心照顧。
1.對給自己以恩惠者的敬稱。
2.賣藝者對看客的尊稱。
1.猶恩澤。
1.情好。
1.仁愛篤實。
1.恩惠教化。
1.猶恩情。
1.謂銜環以報恩。
1.猶恩養。
1.猶恩光。
給予的或受到的好處。
1.猶恩情。
1.指長上對下屬的信任托付。
2.特指帝王的授職。
1.有恩于己的人。
1.謂帝王所給的假期。
1.謂尊長給予的夸獎或獎勵。
1.猶恩遇。
1.謂以恩惠相待。
1.謂帝﹑后給予的恩惠和寬容。
1.恩惠禮敬。
1.稱舊交。
1.恩賜舉人。清代凡鄉試畢三場而未中式的八十歲以上的士子,分別貢﹑監生員,合例者請旨賞給舉人或舉人副榜,稱恩舉。
1.皇帝的恩寵眷顧。
1.明代稱充軍戍邊的罪人。
1.謂朝廷加恩赦免科賦。
2.宋時科舉,承五代后晉之制,凡士子于鄉試合格后,禮部試或廷試多次未錄者,遇皇帝親試時,可別立名冊呈奏,特許附試,稱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稱"恩科"。清代于尋常例試外,逢朝廷慶典,特別開科考試,也稱"恩科"。若正科與恩科合并舉行,則稱恩正并科。
1.舊指妓女所鍾情的嫖客。
1.加恩寬恕。
1.指帝王所給予的接待。
1.恩惠。
1.猶恩賜。
1.舊謂尊上對下的禮遇。
1.敬稱他人給予自己的支持﹑協助。
1.指帝王為宣示恩德而頒布的條例﹑規定。
1.加恩垂憐。
1.稱長上的照顧﹑關懷。
1.猶恩寵。
1.猶恩詔。語本《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1.恩府,師門。
1.恩準免除。
1.猶恩盼。
1.謂帝王頒發的升官﹑赦罪之類的詔命。唐杜甫有《暮春江陵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詩。
1.猶恩情,恩德。
1.唐代穆宗至宣宗年間(821-859),朝臣分別以牛僧孺﹑李德裕為首,黨爭激烈◇以"恩牛怨李"喻結黨傾軋。
1.謂圣恩眷顧。多用于帝王。
1.猶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