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疲乏,懈怠。
2.
形容詞
厭倦。
1.
“劵”的今字。亦作“勌”。
2.
懈怠,厭煩。
1.出自《易·系辭下》通其變,使民不倦。
2.出自《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出自《進順宗實錄表狀》順宗皇帝以上圣之姿,早處儲副,晨昏進見,必有所陳,二十余年,未嘗懈倦。
4.出自《水滸傳》這代祖師,號曰虛靖天師,性好清高,倦于迎送。
5.出自《廣韻?線韻》倦,猒也,懈也。
3.
蹲踞。
1.出自《淮南子·道應》盧敖就而視之,方倦龜殼,而食蛤梨。
4.
通“蜷”。參見“倦局”。
1.出自《夷堅丙志·華嚴井鬼》終夕倦局,恰登床欲寢。
5.
疲憊勞累。
1.出自《孫子·行軍》吏怒者,倦也。
2.出自《國語·晉語一》用而不倦,身之利也。
3.出自《祗役江西路上以詩代書寄內》辛苦事行役,風波倦晨暮。
4.出自《嘯亭雜錄·花老虎》公則晝夜巡徼,饑不及食,倦不及寢。
5.出自《春蠶》阿多雖然接連三日三夜沒有睡,卻還不見怎么倦。
1.猶治理。
1.用力;盡力。
2.指運輸力量。
1.運數,命運。
1.猶言運化燒煉。
運輸部門在一定時期內運送旅客和貨物的數量。前者稱客運量,以人次表示;后者稱貨運量,以噸表示。它是制訂運輸計劃和考核運輸任務完成情況的最基本的指標。
1.運行流轉。
1.指運輸的道路。
1.猶言運行邁進。
1.迷信指命中注定的生死﹑貧富和一切遭遇。
2.比喻發展變化的趨向。
1.運用謀略。
1.猶注目。
2.猶游目。
1.猶運載。
1.做;干。
1.幸運;遇合。
1.古代官名。宋代始于轉運使﹑發運使下設判官,職位略低于副使,稱轉運判官﹑發運判官,簡稱"運判"。
1.典出《晉書.陶侃傳》"侃在州無事,輒朝運百甓于齋外,暮運于齋內。人問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其勵志勤力,皆此類也。"后以"運甓"比喻刻苦自勵。
1.運行調節。
1.猶時運。
2.復姓。
1.運用奇謀﹑奇兵。
①命運我的運氣真好,事事順利。②機會;機遇報個名,碰碰運氣,說不定錄取了。③把氣貫注到身體的某一部分他站在那兒運氣,一聲不吭。
1.運費。
1.運用心志。
1.指運輸水渠。
1.即鴆鳥。
1.清代鹽商的一種。系取得運銷食鹽特權憑引在專岸運鹽行銷的鹽商。
1.猶行賞。
1.方言。思考;盤算。
1.古代官名。水陸運使﹑轉運使﹑鹽運使等的簡稱。
1.運轉世局。
2.謂世代的遞變。
1.運輸事務。
1.動手;揮手。
1.猶運銷。
用以輸送人員和物資裝備的飛機。通常具有較大的載重能力和續航能力。機上裝有通信、領航設備,能作晝夜復雜氣象飛行。
用于輸送人員、武器裝備、彈藥和軍需物資的軍艦。按運載對象,可分武裝人員運輸艦、干貨運輸艦和液貨運輸艦等。
1.指運輸部門在一定時期內運送貨物和旅客的數量。
1.指運輸的路線。
1.命運;氣數。
1.古代官名。轉運使司轉運使﹑鹽運使司鹽運使的省稱。
2.指運司衙門。
1.運用心思。
2.猶構思。
1.把人或物資運到別處。
1.舊時一種代客辦理運輸手續的機構。
1.運船。
1.見"運算"。
1.亦作"運筭"。
2.數學用語。謂依照數學法則,求出一個算題或算式的結果。
3.猶言運籌計算。
4.猶運數。
具有很大開環增益和深度負反饋的直流放大器。由于改變反饋網絡,輸出信號是輸入信號經某種數學運算的結果,故名。廣泛用于模擬電子電路、儀器以及模擬計算機中。
又稱算術邏輯部件”。計算機中能執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的部件。其性能通常用字長和運算速度來表示。
1.舊指時世太平。
1.運轉靈活。
1.古代鹽政官名。位僅次于運使。
1.猶言救亡圖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