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表示反詰。相當于“豈”、“難道”。
1.出自《莊子·齊物論》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
2.出自《讀山海經》詩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3.出自《新唐書·突厥傳上》卜不吉,神詎無知乎?我自決之。
4.出自《郎潛紀聞》汪蛟門比部懋麟,嘗誦東坡“春江水暖鴨先知”句,西河在座,怫然曰:“鵝詎后知耶?”
2.
副詞。表示否定。相當于“無”;“非”;“不”。
1.出自《文選·江淹〈別賦〉》至如一去絕國,詎相見期。
2.出自《三月三日率爾成詩》洛濱非拾羽,滿握詎貽椒。
3.出自《北史·盧玄傳》創制立事,各有其時,樂為此者,詎幾人也。
3.
副詞。曾。
1.出自《悼亡詩》爾祭詎幾時,朔望忽復盡。
2.出自《九日隨家人游東山》詩暑往詎幾時,涼歸亦云暫。
4.
連詞。假如,如果。
1.出自《國語·晉語六》且唯圣人能無外患,又無內憂。詎非圣人,必偏而后可。
5.
連詞。相當于“抑或”。表示選擇。
1.出自《列子·周穆王》若將是夢見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邪?
2.出自《懲咎賦》將沉淵而殞命兮,詎蔽罪以塞禍?惟滅身而無后兮,顧前志猶未可。
6.
豈料。
1.出自《影梅庵憶語》場事既竣,余妄意必第,自謂此后當料理姬事以報其志。詎十七日忽傳家母舟抵江干……遂不及為姬商去留。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過一天,又寫個條子去約茍才出來談談,詎接了回條,又是推辭。
7.
通“巨”。大。
1.出自《列子·黃帝》商丘開以為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飛鳥,揚於地,肌骨無毀。范氏之黨以為偶然,未詎怪也。
1.謂非凡的技能﹑本領。
1.對歌舞曼妙的樂妓的美稱。
1.古代婦女發髻樣式的一種。
1.指仙鶴。因傳說為仙人所騎乘,故稱。語出《藝文類聚》卷九十引《相鶴經》"鶴,陽鳥也,而游于陰。蓋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也。"
1.仙人所住之處。
2.指仙人。
3.舊時迷信,用以稱狐仙。
1.人乳的別名。
1.仙人的車駕。
2.用作對仙人的敬稱。
3.借稱皇帝的車駕。
4.謂出游的車駕。
1.仙界﹑天庭的神將。
1.仙山。
1.指道教。
1.殿﹑壇的臺階。
2.仙官的品級。
1.仙人生活的地方;仙境。
2.借指景物幽雅絕塵之地。
1.舊時迷信指巫婆下神時口中的唾液。
1.指皇宮。因禁衛森嚴,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稱。
1.指京城。
1.泛稱道教經典。
1.指高官出行時用的旌旗。
1.見"仙井監"。
1.監名。其地有鹽井,相傳為漢張道陵所開,因名仙井。北宋熙寧五年置陵井監,宣和四年改名仙井監。治所在仁壽,轄境相當于今四川省仁壽﹑井研兩縣地。
1.仙人所居處;仙界。亦借喻景物極美的地方。
1.仙人住所。亦借稱清靜絕俗的所在。
2.借指歌妓居處。
3.縣名。在今浙江省。宋景德四年始置。以產白術著名。參見"仙居術"。
4.杭州靈隱山的別名。
1.衣袖之美稱。
1.神仙的眷屬。
1.修道成仙的秘訣。
1.供陳靈牌﹑神像的小室。
1.仙人。
2.借稱官職清貴或風神超逸之士。
3.對隱者或道士的敬稱。
4.指王仙客。唐傳奇《無雙傳》中,王仙客娶外舅之女無雙。因亦用為王姓女婿之典。
5.古人對某些特異的動植物,如鹿﹑鶴﹑瓊花﹑桂花等,皆有"仙客"之稱。
1.仙境。亦泛指仙人所居的洞府。
1.猶仙樂。比喻美妙的音樂。
1.亦作"僲郎"。
2.年輕的男仙人。
3.借稱俊美的青年男子。多用于愛情關系。
4.唐人對尚書省各部郎中﹑員外郎的慣稱。
1.仙酒。
1.仙界的音樂。
2.皇家及宮中所奏的音樂。
3.道教作法誦經時所奏的音樂。
1.神仙之屬。
1.《太平廣記》卷一引晉葛洪《神仙傳.老子》"老子之母,適至李樹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樹曰'以此為我姓。'"李唐統治者自言為老子之后,后因以李姓宗族昌盛為"仙李蟠根"。
1.對別人鄉里的美稱。
1.仙界﹑天庭的職事人員。
1.神仙。
1.亦作"仙靈毗"。
2.藥草淫羊藿的別名。唐柳宗元有《種仙靈毗》詩。
1.對縣令的美稱。
1.指神仙之屬。
1.指皇宮中的樓閣。
1.指皇宮中的更漏。
1.本指漢武帝所造銅仙人捧盤所接的甘露,后亦借指皇帝賜的御酒。
1.游船的美稱。
1.登仙之路。
2.宮禁中的道路。
1.見"仙人箓"。
1.指泰山南麓的石閭。方士指為仙人聚居處,漢武帝曾為立祠,故稱。
1.樂曲宮調名。以宮聲為主的調式。
1.仙人之輩。
2.指人品高尚﹑心神契合的朋友。語出《后漢書.郭太傳》"林宗(郭太字)唯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
1.輕薄透明的羅紗。
1.亦作"僲茅"。
2.植物名。原生西域,粗細有筋,或如筆管,有節文理。唐開元元年婆羅門僧進此藥,因又名婆羅門參。分布于我國東南至西南部。根﹑莖可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