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羞愧。參見“慚懅”。
1.出自《后漢書·王霸傳》光武令霸至市中募人,將以擊郎。市人皆大笑,舉手邪揄之,霸慚懅而還。
2.出自《資治通鑒·唐僖宗光啟三年》駢曰:“近者覺君之妄多矣,君善為之,勿使吾為周侍中!”言畢,慘沮久之,用之慚懅而退。
3.出自《聊齋志異·馬介甫》喚萬石跪受巾幗,操鞭逐出。值馬在外,慚懅而還。
2.
焦急;懼怕。
1.出自《后漢書·方術傳下·徐登》炳乃故升茅屋,梧鼎而爨,主人見之驚懅。
2.出自《丹砂可學賦》懅生死于半氣,惜百年于一光。
3.出自《資治通鑒·唐肅宗至德元載》國忠集百官于朝堂,惶懅流涕。
1.祈求吉祥。
1.指為某種宗教信仰而獻身。
1.為保全志節而犧牲生命。
2.指女子因抗拒凌辱或屈從封建禮教而死。
1.舍身以求私利。
2.謀求私利。
1.舍身追逐利祿。
1.舍身以追隨死者。沒,通"歿"。
1.舍身以求名。
1.赴難;靖難。
2.為國家的危難而獻出生命。
1.為愛情而死。
1.《孟子.盡心上》"天下有道,以道殉身。"趙岐注"殉,從也。天下有道,得行王道,道從身施,功實也。"后指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獻身。
1.謀求私利。
1.陪同死亡。
1.為追求物質利益而喪生。
1.謂專心致志于學業或功業。
1.遵從道義。
2.為道義而死。
3.指為正義事業而獻身。
古代以活人或物品與死者同葬的習俗。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仆被隨同埋葬,也有用俑、財物、器具等隨葬。
1.原指殉葬器物。引申為毫無意義的犧牲品。
1.在職人員為公務而犧牲生命。
1.亦作"巽辭"。
2.委婉的言詞。
3.指柔媚的言辭。
1.見"巽詞"。
1.東南方位。
1.古時傳說中的風神名。《易·說卦》有"巽為本,為風"之說,故借巽為名。
1.東南風。又稱清明風﹑景風。古有八卦主八風之說。
1.《易.說卦》有"巽,為長女"之說,故以"巽宮"指長公主之居。
1.巽,順;坎,險。一說,巽,風;坎,水。因以"巽坎"借喻旅途之艱難。
1.皇帝的詔令。《易.說卦》有"巽為風"之說,以詔令如風行之速,故稱。
1.皇帝的詔令。
1.亦作"巽愞"。
2.卑順;怯懦。
1.懦怯柔弱。
1.怯懦。
1.見"巽懦"。
1.猶卑順﹑順從。
印度尼西亞的民族之一。約2100萬人(1985年)。講巽他語。多信伊斯蘭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
1.東南方。
1.語本《論語·子罕》"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后因以"巽言"謂恭順委婉的言詞。
1.恭順謙讓。
1.指東南角。
1.順從,附和。
1.指雞。
1.謙遜通達。
1.謙恭之辭。
1.謙恭順從。
1.見"噀戛"。
1.亦作"噀嘎"。
2.鳥鳴聲。
1.指噴射的光線。
1.指后漢欒巴噴酒為雨事。晉葛洪《神仙傳.欒巴》"正旦大會,巴后到,有酒容,賜百官酒,又不飲,而西南向噀之。有司奏不敬。詔問巴,巴曰'臣適見成都市上火,臣故漱酒,為爾救之。'乃發驛書問成都,已奏言'正旦食后失火,須臾有大雨三陣,從東北來,火乃止,雨著人皆作酒氣。'"
1.吐唾沫。表示鄙棄。
1.含血而噴。
2.伸出血紅的舌頭。
3.形容紫紅色。
1.形容志大而言夸。
1.猶言行雨,布雨。
2.噀酒為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