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傲慢。
1.
傲慢不遜。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直而不倨。
2.出自《史記·汲鄭列傳》黯(汲黯)為人性倨,少禮,面折,不能容人之過。
3.出自《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名振》懷光(李懷光)已立功,德宗賜鐵券,奉詔倨甚。
4.出自《堅瓠補集·士人自重》曾有山人至都門,與一尊官抗禮,尊官訝其倨。
2.
微曲。
1.出自《禮記·樂記》倨中矩,句中鉤。
2.出自《夷堅丙志·孫鬼腦》丑床駭人,面絕大,深目倨鼻,厚唇廣舌。
3.
見“倨倨”。無思慮貌。
1.出自《淮南子·覽冥訓》當此之時,臥倨倨,興眄眄,一自以為馬,一自以為牛。
4.
通“踞”。箕踞。
1.出自《莊子·天運》老聃方將倨堂而應。
2.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
1.即韮蓱韲。
萍草寄跡水面。比喻行止無定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遠。
1.即青萍劍。青萍,古之名劍◇用作寶劍的代稱。
1.猶萍水相逢。
2.謂暫寓。
同盟會發動的武裝起義。1906年同盟會會員劉道一等到湖南聯絡會黨和礦工,相約江西萍鄉、湖南瀏陽、醴陵三處同時起義。12月起義爆發,隊伍發展到三萬余人,推會黨首領龔春臺為起義軍都督。清政府調集軍隊鎮壓,起義軍苦戰月余,最后失敗。
1.猶漂流。
2.比喻處世圓滑。
1.萍浮蓬飄。喻行蹤轉徙無定。
比喻行蹤像浮萍漂泊無定兩地各萍漂。
1.謂身若浮萍,行蹤不定。
1.漢劉向《說苑.辨物》"楚昭王渡江,有物大如斗,直觸王舟,止于舟中。昭王大怪之,使聘問孔子。孔子曰'此名萍實,令剖而食之,惟霸者能獲之,此吉祥也。'"后遂以"萍實"謂甘美的水果。指吉祥之物。
1.古官名。
浮萍隨水漂泊,聚散無定。比喻素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在江西省西部,鄰接湖南省,浙贛鐵路橫貫。1949年始設市。人口1452萬(1995年)。以產煤著名。安源煤礦是中國工人運動發源地之一,建有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名勝古跡有文廟、楊岐寺、孽龍洞。
1.即浮萍。
比喻如浮萍漂流,行蹤無定萍蹤浪跡|漂轉嘆萍蹤。
1.亦作"萍蹤浪跡"。亦作"萍蹤浪跡"。
2.喻蹤跡無定。
1.猶言萍蹤浪跡。
1.屏風。
1.宮殿名。五代后蜀高祖所造。
1.帡幃。
1.光色紅赤似火貌。
1.《左傳.昭公七年》"雖有挈瓶之知﹐守不假器﹐禮也。"《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挈缾之知"﹑"用管窺天"皆謂所見不廣◇因以"缾管"喻見識短淺。
1.指以瓶煎茶﹐瓶水將沸時﹐聲音若吹笙。
1.古代傳說中的雨師名。
1.以竹席遮塵的車幡。古制別駕之車皆有箳篂﹐因用為別駕車名。
1.山坡上傾斜的田地。
1.斜坡起止點的高度差與其水平距離的比值。例如起止點的高度差為一米,水平距離為1000米,坡度就是千分之一。
1.對宋蘇軾的敬稱。蘇軾號東坡居士。
1.宋蘇軾任杭州通判時,在西湖筑的長堤,人稱坡公堤。今稱蘇堤。
1.宋蘇東坡(蘇軾)和黃山谷(黃庭堅)的并稱。
1.對宋蘇軾的敬稱。
1.方言。土岡﹐山岡。
1.猶丘陵。
1.稱妓女的假母。
1.坡地。
1.山坡地。
1.見"坡陁"。
1.亦作"坡陀"。
2.山勢起伏貌。
3.不平坦。
4.山;山坡。
1.宋蘇軾號東坡居士,文才蓋世,仰慕者稱之為"坡仙"。
1.田野;野外。
1.蘇軾,號東坡居士;蘇轍,號潁濱遺老。故以"坡潁"為他們兄弟倆的并稱。
1.傾斜貌。
1.中國畫的一種技法。
1.無賴。
1.詈詞。猶壞坯子。
1.猶言苦命。
1.賤婊子。
1.謂一片墨綠。
1.大膽。
1.指娼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