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在臨別之際贈送禮物給對方。
2.
名詞
外國進貢的財物。
1.
亦作“賮”。
2.
送行時贈送的財物。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下》予將有遠行,行者必以贐。
2.出自《太湖詩·太湖石》厚賜以賝贐,遠去窮京都。
3.出自《柳毅傳書》這薄禮呵請先生休見阻,送行者寧無贐?
4.出自《中憲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銘》數(shù)日天雨,圍者少怠,公親往西察院謂校尉曰:“可去矣!”饋之贐并死者之槥,宵行送之出境。
3.
進貢的財物。
1.出自《與章司空昭達書》百越之贐,不供王府,萬里之民,不由國家。
2.出自《獅子贊序》蓋蠻夷君長,歲時貢獻,或殊賝絕贐,實於內(nèi)府;或異獸奇禽,擾於外囿。
3.出自《花月痕》市舶雖入其征,理藩未登其贐。
4.
泛指財貨。
1.出自《倡建澳門鏡湖醫(yī)院序》澳門地接寰中,界通域外,異贐奇琛之所薈萃,估帆商舶之所往來,一時聲價,并重雞林,萬里梯航,遠逾獅國。
5.
古代指會面時贈送的禮物。
1.出自《說文·貝部》贐,會禮也。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上》進者,會禮之財也。字本作賮,又作贐,音皆同耳。古字假借,故轉(zhuǎn)而為進。
6.
奉獻,贈送。
1.出自《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九仙贐寶,百神聳職。
2.出自《贈刑部掾史鎦彥通使還京序》每食,蔬一器,飯一盂。饋之珍羞則辭,贐之財則艴然以怒。
3.出自《花月痕》郭公也留不住,只得厚贐數(shù)百金,派兩名得力家丁護送。
4.出自《夢蕉亭雜記》自慚京員清苦,無力厚贐。
1.亦作"憑高"。
2.憑借高處。
1.徒涉過河。
2.背靠河岸。
1.憑城之狐。喻依仗他人權(quán)勢的人。
1.見"憑借"。
1.靠在幾上。
1.形容傲慢不以禮待客。語本《戰(zhàn)國策.燕策一》"馮幾據(jù)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
1.皇帝臨終遺詔。
1.文憑,證書。
1.憑肩而說的話。指親密的話。
1.靠著欄桿。
1.依附結(jié)納。
2.依傍構(gòu)筑。
依靠;倚仗如果不憑借空氣,鳥就永遠不能飛到高空。
1.寄托胸懷。
1.據(jù)以為居處。猶言盤踞。
1.猶倚靠。
1.舊稱某些發(fā)給憑證的機構(gòu)。
也作平空”×無依據(jù)地憑空捏造罪名|真奇怪,樓前憑空涌起許多黑黝黝的小山。哦,莫非是幻覺?
1.見"憑空捏造"。
1.倚仗,依靠。
1.亦作"憑闌"。
2.靠著欄桿。
1.見"憑欄"。
1.登高遠望。
1.憑欄攬勝。
1.據(jù)高俯瞰。
1.亦作"憑凌"。
2.謂登高憑眺,凌駕其上。
①侵犯憑陵我邑。②欺壓王族多無賴,共憑陵其孤寡。③憑借憑陵殺氣,以相剪屠。
1.高大。
1.搭脈,切脈。
1.藉以藏匿。
1.象聲詞。
1.證書規(guī)定的有效期限。
1.猶憑證。
1.指老鼠托身于土地廟,人無奈其何◇用以比喻仗勢作惡。
1.謂憑依其身。
1.見"憑軾"。
1.依恃;依仗。
1.謂駕車回駛。
1.靠在車前橫木上旁觀。比喻置身事外。
1.猶言照章辦事。
1.辯白的證據(jù)。
在高處靠著欄桿望遠(多指觀賞風景)背面開窗臨河,有欄可憑眺|他曾由嘉興來看過我一次,并約我去游南湖,憑眺過那兒的煙雨樓。
1.依托;依仗。
1.用作憑證的官方文書。
1.侵侮。指侵略勢力。
1.依托維系。
1.倚仗險要,據(jù)險。
1.寫明有效期限的證書。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西南境、湘桂鐵路終點,與越南相鄰。1956年設(shè)市。人口93萬(1993年)。為廣西南部重要的邊境城市。名勝古跡有友誼關(guān)、平而關(guān)、白玉洞等。
1.倚天。
1.神話中鳥名。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