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現在;現代(跟“古”“昔”相對)。
2.
名詞
當前的;現在的(年、天及其部分)。
3.
代詞
〈書〉指示代詞。此;這。
4.
名詞
(Jīn)姓。
1.
現在。
1.出自《詩·魯頌·有駜》自今以始,歲其有。
2.出自《孟子·離婁上》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3.出自《感二鳥賦》讀書著文,自七歲至今,凡二十二年。
4.出自《儒林外史》今喜遇著二位世兄。
2.
現代;當代。與“古”相對。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今之樂,由古之樂也。
2.出自《原道》古之為民者四,今之為民者六。
3.出自《菩薩蠻》詞風流今古隔。
4.出自《墳·看鏡有感》所以事實上“今不如古”者,正因為有許多嘮叨著“今不如古”的諸位先生之故。
3.
即,將。
1.出自《書·召誥》有王雖小,元子哉,其丕能??于小民,今休。
2.出自《史記·高祖本紀》諸侯并起,今屠沛。
3.出自《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
4.
指示代詞。這,此。參閱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五、徐仁甫《廣釋詞》卷五。
1.出自《國語·周語上》王(惠王)曰:“今是何神也?”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裨諶曰:“是盟也,其與幾何?《詩》曰:‘君子屢盟,亂是用長。’今是長亂之道也。”
3.出自《同管記陸琛七夕五韻詩》鳳駕今時度,霓騎此宵迎。
5.
句首語氣助詞。猶言夫。參見“今夫”。
1.出自《荀子·性惡》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
2.出自《商君書·弱民》今離婁見秋毫之末,不能明目易人;烏獲舉千鈞之重,不能以多力易人。
3.出自《論衡·感類》今周公,人臣也,以天子禮葬,魂而有靈,將安之不也?
6.
假設連詞。猶言若。多用于由一件事聯系推說到當前的另一件事。一說,仍為本義。參閱楊樹達《詞詮》卷四。
1.出自《禮記·曾子問》下殤土周葬于園,遂輿機而往,涂邇故也。今墓遠,則其葬也如之何?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3.出自《論衡·感虛》湯之致旱以過乎?是不與天地同德也;今不以過致旱乎,自責禱謝,亦無益也。
7.
通“金”。
1.出自《敦煌曲子詞·菩薩蠻》老尚逐今財,問龍門何日開。
2.出自《敦煌曲子詞·望江南》今榜有嘉名。
8.
指今日,即當天。
1.出自《春》那么今下午我們打伙請你,好不好?
1.仰慕仿效。
1.猶慕循。
1.思慕賢人。
1.羨慕。
1.見"慕向"。
1.見"慕效"。
1.亦作"慕効"。
2.羨慕仿效;仰慕仿效。
1.羨慕仿效。
1.仰慕遵循。
1.因仰慕其人而為之殉死。
1.亦作"慕艷"。
2.猶艷羨。
1.仰慕。
1.傾慕仁義。
1.仰慕信賴。
1.復姓。出鮮卑族。
1.向往遠方。
1.謂仰慕相悅。
1.向慕之心。
傍晚時的云霧暮靄籠罩|暮靄沉沉。
1.日落天暗。
1.日落時的碧云。
1.日暮的旅程。
1.鸞鳥起舞。比喻和樂。
1.琴弦的美稱。因琴聲如鸞鳴﹐故稱。
1.鸞車上的帷幔。借指鸞車。
1.比喻人才會聚。
1.鸞鳳飛舞。
2.比喻字體飄逸,筆勢飛動。
1.繡有鸞形圖飾的絹裙。
1.簫的美稱。
1.指天空。
1.《晉書.阮籍傳》"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后遂以"鸞嘯"為胸懷志趣更高的典故。
1.指美人的嬌軀。
1.謂妻亡后繼娶。
1.鸞鶴悲鳴。形容仙界悲涼。
1.宮殿邊門。借指宮殿。
2.猶鸞臺。門下省的別名。
1.指鴉片。
1.傳說用鸞鳥羽毛編制的衣服。指仙人之衣。
1.鸞鳥與鹥鳥。皆鳳屬。用以比喻君子。
2.喻君王。
1.以鸞鳥為飾的青銅禮器。
1.鸞鳥的翅翼。比喻裙裾。
1.比喻仙界的音信。
1.鸞鳳鳴叫相和。比喻優美的樂曲。
1.鸞羽狀的飾物。用彩絲制成。
1.比喻女子身影。
1.天子的乘輿。亦借指天子。
1.指華麗的宮廷車乘。
1.駕御鸞鳥飛升。形容進入仙境。
1.華美的舞靴。
1.即鸞旗。
1.指夫妻所共的床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