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警告,勸人警惕。勸告。
2.
動詞
用于規(guī)勸、訓(xùn)誡的文字;格言。如漢朝有班昭的《女誡》。
1.
警告;告戒。
1.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恐其怒之,乃誡門下:“有敢為魏王使通者,死。”
2.出自《送楊少尹序》鄉(xiāng)人莫不加敬,誡子孫以楊侯不去其鄉(xiāng)為法。
3.出自《明良論二》凡茲三訓(xùn),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誡也。
2.
戒備;警惕。
1.出自《左傳·桓公十一年》鄖人軍其郊,必不誡。
2.出自《漢書·賈誼傳》鄙諺曰……“前車覆,后車誡。”
3.出自《資治通鑒·周赧王三十一年》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地坼及泉者,地以告也;有人當闕而哭者,人以告也。天、地、人皆告矣,而王不知誡焉,何得無誅!
3.
囑告。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
4.
教令。
1.出自《荀子·強國》發(fā)誡布令而敵退,是主威也。
5.
文體名。一種規(guī)勸、告戒的文章。
1.出自《后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班昭〕作《女誡》七篇,有助內(nèi)訓(xùn)。
2.出自《文章緣起》誡,后漢杜篤作《女誡》。誡,警也,慎也。
6.
指佛教戒律。
1.出自《晉書·會稽王道子傳》臣聞佛者,清遠玄虛之神,以五誡為教,絕酒不淫。
2.出自《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詩談空忘外物,持誡破諸邪。
7.
通“駭”。一說為懲罰。見高亨《周易大傳今注》。
1.出自《易·比》顯比,王用三驅(qū),失前禽,邑人不誡。
1.輕裝疾行。
1.謂睡得不酣而易醒。
1.輕飄秀逸。
1.輕而不實。
2.猶平易,淺顯。用于形容語言文字。
1.微暖。
1.古代田獵之車。因其輕便,故稱。
2.指婦女乘坐的小車。
1.輕佻;不莊重。
2.輕快,矯健。
1.輕捷疾速。
1.飄逸高雅。
1.輕柔纖細。
1.輕柔美麗。
1.說話輕率﹑不慎重。
2.輕易談?wù)摗?/p>
1.謂說話輕率而缺少信用。
1.形容說話聲音極輕微。
1.見"輕言細語"。
1.說話輕率﹑放肆。
1.形容說話輕而柔和。
1.見"輕艷"。
1.疾風。
1.輕浮不正。
2.輕輕飄揚。
3.揚揚自得貌。
1.見"輕繇薄賦"。
1.猶言輕徭薄賦。
1.減輕徭役,降低賦稅。
1.輕佻妖冶。
1.始生的小草。
1.浮在酒面上的泡沫。
1.輕捷。
1.輕盈的樂舞行列。
1.輕視,簡慢。
2.輕佻浮躁。
3.輕率,隨便。
4.容易;簡單。
5.隨便改變。
1.灑脫放逸。
1.輕慢,簡慢。
1.輕捷的翅膀。
2.借指飛鳥。
3.指軍隊的左右兩翼。輕,言其行動迅捷。
1.極薄的銀粉泥。
1.即輕容。
1.輕捷勇猛。
1.指快速傳遞書信的人。
1.從石油分餾出來的沸點低于350℃的餾分,包括汽油﹑煤油﹑柴油。
2.從煤焦油分餾出來的,沸點低于170℃的餾分,黃色至褐色,用作化工原料。
1.比大雁的毛還輕。比喻非常輕微或毫無價值。
1.輕車。
1.指蟬翼。
2.指羽扇。
1.質(zhì)地純潔而輕的玉。
1.原子量較小的元素,如氫﹑氦等。
1.形容聲音和諧。
2.謂俗而不雅。
3.形容物體輕浮而圓潤。
1.減少,減省。
2.猶單薄,清瘦。
1.飄然高飛。
2.猶輕輕。
1.薄云,淡云。
2.喻薄紗。
3.名馬名。
1.輕盈勻稱。
1.輕率浮躁。
2.輕便地爬動。
1.便帽,軟帽。
1.謂輕忽戰(zhàn)事,不怕打仗。
2.謂輕率出戰(zhàn)。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