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飄逸高雅。
1.指鴉片。
1.傳說用鸞鳥羽毛編制的衣服。指仙人之衣。
1.鸞鳥與鹥鳥。皆鳳屬。用以比喻君子。
2.喻君王。
1.以鸞鳥為飾的青銅禮器。
1.鸞鳥的翅翼。比喻裙裾。
1.比喻仙界的音信。
1.鸞鳳鳴叫相和。比喻優美的樂曲。
1.鸞羽狀的飾物。用彩絲制成。
1.比喻女子身影。
1.天子的乘輿。亦借指天子。
1.指華麗的宮廷車乘。
1.駕御鸞鳥飛升。形容進入仙境。
1.華美的舞靴。
1.即鸞旗。
1.指夫妻所共的床帳。
1.仙詔。
1.鸞車的轍跡。借指仙車。
1.天子的車乘。
1.箏的美稱。亦泛指美樂。
1.棲息鸞鳳的樹枝。借指制作美琴的良木。
2.見"鸞枝花"。
1.花木名。
1.同"鸞孤鳳只"。
1.《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無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渙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今日太學曳長裾,飛名譽,皆主簿后耳。'"后稱賢者屈就卑小官職的感嘆為"鸞枳嘆"。
1.華美的游船。船首刻有飛鸞,故稱。
1.傳說中仙人用鸞尾所制的掃帚。
1.豪豬的異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豪豬》。
1.即鸞臺。門下省的別稱。因中書省又稱鳳池,門下省與之相對,故稱。
1.指宰相。唐制,宰相常于門下省議事。故稱。
1.上繪鸞形的旗仗。
1.鸞鳥與鹡鷟。皆鳳屬。用以比喻賢士。
1.稱美帝后的容姿。
1.比喻神仙的儀態。
1.比喻笙簫之音。
1.謂割股療疾以示虔敬。
1.碎割。
1.謂支解。
1.不申舒貌。一說﹐相牽引。
1.切成塊的魚肉。
1.猶言一塊肉。謂其量少。
1.割肉使碎而殺之。
1.舊稱科舉榜下所擇之婿。
1.謂分割而制伏之。
1.即灤京。
1.元上都的別稱。因近灤河,故稱。
1.河北省承德市的別稱。因在灤河之北,故名。
1.皮影戲的一個劇種,因起源于河北省灤縣(舊名灤州),故名。影人以驢皮制成,飾以油彩,故又名驢皮影。演時,前置素紙幕,演者立幕后在燈光映照下持影人于紙幕舞動,配以唱詞與音樂。劇目豐富,唱腔綜合高腔﹑京劇和灤縣一帶的曲藝而有所變化,對于評劇的形成與發展有一定影響。
1.猶鑾駕。
1.環上有小鈴的刀。
1.金鑾殿的省稱。
1.天子的車駕。天子車駕有鑾鈴﹐故稱。
2.借指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