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踩;踩踏。
1.出自《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
2.出自《答長安崔少府叔封游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見寄》詩踐苔朝霜滑,弄波夕月圓。
3.出自《智囊補·兵智·船置草》楊素襲蒲城,夜至河際,收商賈船,得數百艘,置草其中,踐之無聲,遂銜枚而濟。
4.出自《暴風驟雨》人越來越多,把榛子矮樹踐倒了一片。
2.
蹂躪;摧殘。
1.出自《戰秋辭》詩擾踐邊胡,殲傷蛋夷。
2.出自《廣陽雜記》毀其城柵,踐其土地,蹂躪之使不可復耕牧。
3.
走;行走。
1.出自《七命》〔天驥之駿〕景不及形,塵不暇起。浮箭未移,再踐千里。
2.出自《登永嘉綠嶂山》詩踐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4.
赴;前往。
1.出自《左傳·哀公十五年》子羔曰:“弗及,不踐其難。”季子曰:“食焉,不辟其難。”
2.出自《報任少卿書》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
3.出自《代李琮論京東盜賊狀》而此等自以世傳樸學,無由復踐場屋,老死田里,不入彀中。
4.出自《詠懷》故然踐危機,竟昧潛龍義。
5.
引申為追求。
1.出自《祭張給事文》乃遷殿中,朱衣象版。惟義之趨,豈利之踐。
6.
及;達到。
1.出自《后漢書·段颎傳》且自冬踐春,屯結不散,人畜疲羸,自亡之藝,徒更招降,坐制強敵耳。
2.出自《贈四王冠詩》濟濟四令弟,妙年踐二九。
7.
經歷;經受。
1.出自《董逃行歷九秋篇》蘭桂踐霜逾馨,祿命懸天難明。
2.出自《南史·梁簡文帝諸子元帝諸子傳論》簡文提挈寇戎,元帝崎嶇危亂,諸子之備踐艱棘,蓋時運之所鐘乎。
3.出自《舊唐書·崔植傳》玄宗在天后時,身踐憂患。
8.
遵循;按照。參見“踐墨”。
1.出自《薦士》詩行身踐規矩,甘辱恥媚灶。
2.出自《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
9.
履行;實現。
1.出自《楚辭·天問》會晁爭盟,何踐吾期?
2.出自《答饒州元使君書》有人民社稷,固可踐其言也。
3.出自《老殘游記續集遺稿》我好容易千方百計的湊了這些銀子來踐你的前約,把銀子交給你,自己去采辦罷。
4.出自《且介亭雜文末編·〈蘇聯版畫集〉序》參加選擇繪畫,尤其是版畫,我是踐了夙諾的。
10.
應驗。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
2.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侏儒有見公者,曰:“臣之夢踐矣。”公曰:“何夢?”對曰:“夢見灶,為見公也。”
11.
實踐,從事某種工作或活動。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吳子為法者也,其為法也,且欲以與萬乘致功,必先踐之妻妾,然后行之。
2.出自《晉武帝華林園集詩》無理不徑,無義不踐。行舍其華,言去其辯。
3.出自《順宗實錄三》爾其尊師重傅,親賢遠佞,非禮勿踐,非義勿行,對越天地之耿光,丕承祖宗之休烈,可不慎歟。
12.
穿,著。特指穿鞋。
1.出自《洛神賦》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裙。
2.出自《傅子·校工》被珠繡之衣,踐雕玉之履。
3.出自《西湖二集·救金鯉海龍王報德》被珠繡之衣,踐雕玉之履。
13.
登臨。
1.出自《文選·賈誼〈過秦論〉》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2.出自《秋懷》詩高臺驟登踐,清淺時陵亂。
3.出自《與道原過西莊遂游寶乘》詩勝踐聊為樂,清談可當歌。
14.
擔當;升任。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二年》往踐乃職,無逆朕命。
2.出自《陳太丘碑文》入踐常伯,超補三事。
3.出自《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詩及乎貞觀初,尚書踐臺斗。
4.出自《夷堅辛志·范端智棋戰》范元卿以棋名著聲於士大夫間,且歷處庠序,踐館閣,故無不知名。
15.
特指登基,繼承帝位。
1.出自《禮記·明堂位》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
2.出自《史記·孝文本紀》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為得之者以萬數,然卒踐天子之位者,劉氏也。
3.出自《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八年》〔真宗〕及踐大位,咸平、景德之治,為有宋隆平之極。
16.
陳列整齊貌。
1.出自《詩·小雅·伐木》籩豆有踐,兄弟無遠。
2.出自《宴交代寧國孟知府致語》真成官羽相宣,正好豆籩有踐。
17.
通“翦”。滅除;殺戮。
1.出自《書·蔡仲之命》成王既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
2.出自《尚書大傳》“遂踐奄”,踐之云者,謂殺其身,執其家,潴其宮。
3.出自《禮記·玉藻》君子遠庖廚,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也。
18.
通“淺”。淺陋。一說通“善”。參閱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
1.出自《詩·鄭風·東門之墠》東門之栗,有踐家室。
19.
通“善”。良好。
1.出自《禮記·曲禮上》故曰: 疑而筮之,則弗非也;日而行事,則必踐之。
20.
通“跣”。赤腳。
1.出自《史記·孝文本紀》自當給喪事服臨者,皆無踐。
21.
通“餞”。餞送。
1.出自《周禮·春官·司尊彝》其朝踐用兩獻尊,其再獻用兩象尊。
2.出自《周官故書考》餞、踐、淺三字音同,古蓋通用。
1.俠義的奴仆。
1.行俠仗義的女子。
1.見義勇為的氣概。
1.見義勇為﹑舍己助人的感情。
1.從左右兩側同時纏繞。俠,通"夾"。
1.俠士與儒生。
1.任俠的少年。
1.行俠仗義之士。
1.謂處于階石的兩側。俠,通"夾"。語出《書.顧命》"夾兩階戺。"孔傳"堂簾曰戺,士所立處。"
1.在兩側侍奉。俠,通"夾"。
1.指俠客的本領,如武功及抑強扶弱的辦法等。
1.美好的思緒。
1.小街曲巷。因娼妓多居于小街曲巷中,后遂以指娼妓居處。俠,通"狹"。
2.引申指不正派﹑邪惡。
1.任俠的行為。
有膽略,講義氣,肯舍己救人少以俠義聞名。
1.猶寵愛。
1.親近狎戲。
1.親近;親昵。
1.無節制地賭博。
1.親密相處。
1.親密相從。
1.習道。
1.輕敵。
1.褻瀆法制。
1.舊指玩弄妓女。
1.親近。
1.迭起爭競。
1.陪伴權貴游樂的人。
2.舊稱嫖客。
3.茉莉的別名。
1.眾飾繽紛貌。
2.重疊接續貌。
1.連續不斷貌。
1.接連不斷貌。
1.親熱輕慢。
1.猶親密。
1.親近。
1.亦作"狎昵"。
2.親近;親昵。
3.指男女淫猥茍合。
1.過分寵愛。
1.親近戲弄。
1.《列子.黃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漚,同"鷗"◇以"狎鷗"指隱逸。
1.猶匼匝。環繞貌。
1.密集﹑擁擠貌。
1.謂親近嬉鬧。
1.謂親昵﹑不拘禮節的宴集。
1.隨附世俗。
1.輕視;蔑視。
1.馴順之獸。
1.行書之一體。
1.親昵﹑熟習。
1.迎合流俗。
1.指陪主人嬉戲湊趣的人。
1.見"狎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