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馴順之獸。
1.遇到不如意的事而心煩。
1.即糟坊。釀酒作坊。
1.朽爛。
1.見"糟腌"。
1.亦作"糟淹"。亦作"糟腌"。
2.用酒或糟加上鹽及其他調味品腌制食品。
3.指糟腌的食品。
1.蹂躪;殘害。
1.糟蹋毀滅。
1.見"蹧蹋"。
1.亦作"蹧踏"。
2.浪費;損壞。
3.侮辱;蹂躪。
4.摧殘;作踐。
1.榨酒的器具。
1.古祭禮。尸食畢,主人獻酒使少飲或漱口。尸,代表受祭者的活人。
1.見"鑿壁偷光"。
1.家貧苦讀的書生。
亦作穿壁引光”。《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西漢匡衡在墻壁上鑿孔,從孔中借鄰家的燭光看書◇用為勤學苦讀的典故。fda9
也稱折齒”、打牙”。產生于古代原始部落民族中的習俗。其特點是青春期男女,以敲折、拔除上頜兩側對稱牙齒為美觀。中國越、病⒘擰㈠У裙琶褡逡約敖褙罾小⒏呱階寰有此俗。亞、非、拉美、大洋洲等地也風行。
1.見"鑿齒磨牙"。
1.形容兇猛殘暴。
2.指施行殘暴。
1.開鑿頭顱。古代酷刑。
1.肯定﹔確定。
1.開渠灌溉。
1.亦作"鑿坯"。
2.謂隱居不仕。
1.見"鑿壞以遁"。
1.謂隱居不仕。語本《淮南子.齊俗訓》﹕"顏闔﹐魯君欲相之而不肯﹐使人以幣先焉﹐鑿培而遁之。"
1.在覆蓋尸體的面巾上當嘴的部位開洞。古大夫以上之喪禮。
1.謂事出偶然﹐意外巧合。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七二引漢應劭《風俗通》﹕"河南平陰龐儉﹐本魏郡鄴人﹐遭倉卒之世﹐失其父。時儉三歲﹐弟纔襁抱耳。流傳客居﹐廬里中鑿井﹐得錢千余萬﹐遂溫富。儉作府吏﹐躬親家事﹐行求老倉頭謹信屬任者﹐年六十余﹐直二萬錢﹐使主牛馬耕種。有賓婚大會﹐母在堂上﹐酒酣陳樂歌笑。奴在灶下助廚﹐竊言﹕'堂上母﹐我婦也。'客罷﹐婢語次說老奴無狀﹐為妄語﹐所說不可道也。窮志(詰)具白。母謂婢試問其形狀。奴曰﹕'家居鄴時﹐在富樂里宛西﹐婦艾氏女﹐字阿橫﹐大兒字阿嶷﹐小兒曰越子。時為縣吏﹐為人所略賣。阿橫右足下有黑子﹐右胲下赤志如半櫛。'母曰﹕'是汝公也。'因下堂相對啼泣﹐兒婦前為汝公拜﹐即洗浴身見衣被﹐遂為夫婦如初。時人為之語曰﹕'廬里諸龐﹐鑿井得銅﹐買奴得公。'"
1.開通道路。
2.憑空無據﹔穿鑿。
1.謂巧立名目﹐勒索榨取。
1.謂尋找時機﹑捏造罪名。
1.開鑿龍門。傳說大禹治水﹐鑿龍門以導流。
2.指龍門山。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南﹐即伊闕。
1.見"鑿落"。
1.謂鑿兇門。古代將軍出征時﹐鑿一北向門而出﹐以示必死的決心。語本《淮南子.兵略訓》﹕"鑿兇門而出。"高誘注﹕"兇門﹐北向門也。將軍之出﹐以喪禮處之﹐以其必死也。"
1.見"鑿枘"。
1.見"鑿壞"。
1.見"鑿壞以遁"。
1.亦作"鑿楔"。
2.卯眼﹔榫頭。
1.開洞。
2.指開通七竅。語本《莊子.應帝王》﹕"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唐許敬宗《謝敕書表》﹕"伏開瑤檢﹐等鑿竅而睹虹霓。"宋洪邁《夷堅乙志.玉華侍郎》﹕"帝鑿竅而喪魄﹐蛇畫足而失杯。"后用為斫喪天真的意思。
1.確鑿﹔確實。
1.穿鑿附會之說。
1.比喻呆板﹐不善變通。
1.臺名。臺址在今山西太原之南榆次西。
1.指釘馬掌。
2.指釘上馬掌的蹄子。
1.比喻追求峻險幽奇的藝術境界。
1.見"鑿契"。
1.謂戕害身體性命。
1.猶鉆穴。
1.謂穿鑿附會地說。
在較硬巖石中開鑿淺炮眼或小直徑深炮眼的機器。按動力可分為氣動、液壓、電動和內燃四種。較常用的是氣動鑿巖機,稱為風鉆”,它靠壓縮空氣使缸體內的沖擊錘往復運動,沖擊鉆具,實現鑿眼。
1.謂隱居不仕。
1.臆斷﹐穿鑿。
1.猶言掘井而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