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扎束器物的繩。
1.出自《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帝與昭儀坐,使客子解篋緘。
2.
特指束棺之繩。參見“緘繩”、“緘縢”。
1.出自《禮記·喪服大記》君封以衡,大夫士以咸
2.出自《莊子·胠篋》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
3.出自《牛賦》皮角見用,肩尻莫保;或穿緘縢,或實俎豆。
4.出自《錢神問對》且又攝其緘縢,固其扃??。
3.
束縛;捆扎。
1.出自《墨子·節葬下》榖木之棺,葛以緘之。
2.出自《代古詩》貯以相思篋,緘以同心繩。
4.
閉藏;封閉。
1.出自《莊子·齊物論》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
2.出自《疑經錄序》金匱玉石同緘,卞和為之懷恥。
3.出自《梁書·賀琛傳》獨緘胸臆,不語妻子。辭無粉飾,削稿則焚。
4.出自《書信集·致許壽裳》頃已施以忠告,冀其一心於餒,三緘厥口,此后庶免於咎戾也。
5.
收;斂。
1.出自《采菱歌》緘嘆凌珠淵,收慨上金堤。
2.出自《秋浦感主人歸燕寄內》詩寄書道中嘆,淚下不能緘。
3.出自《西溪子》詞離思正難緘,燕喃喃。
6.
遮蔽。
1.出自《送僧游天臺》詩前程好景解吟否?密雪亂云緘翠微。
7.
書函。
1.出自《初與元九別后忽夢見之》詩開緘見手扎,一紙十三行。
2.出自《茶香室叢鈔·慎火停水》陳希夷將終,密封一緘,付其弟子,使候其死上之。
3.出自《書信集·致李秉中》十日以來,幾于日以發緘更正為事,亦可悲矣。
8.
為書信封口。
1.出自《答崔都水》詩常緘素札去,適枉華章還。
2.出自《舊唐書·辛祕傳》將歿,又為書一通,命緘置幾上。
9.
量詞。用于信件等裝封套之物。猶封,件。
1.出自《劇談錄·道流相夏侯譙公》將去復來,情甚懇至,審知張意不回,頗甚嗟惜,因留藥數粒并黃紙書一緘而別去。
2.出自《堅瓠秘集·狡僧》〔李某〕守湖州時,一日出行,有僧持十金一緘,闌告道左,謂得之拾遺,故上獻,以憑示給。
1.謂洞小而通明。
1.稱量。
2.估計;猜度。
3.安排;處理。
1.形容人的身材過于瘦長。
1.毒品海洛英的俗稱。
1.計點人口;清查民戶。
1.想來。
1.猶才氣。
1.唐宋舊制,官吏除俸祿外,有時另給食料,或折錢發給,稱料錢。
〈書〉形容微寒(多指春寒)春寒~。
1.指清朝官員帽頂上所綴的料質圓球。
1.選取。
2.奪取。
1.當然;定然。
1.選擇人才。
1.供建筑用的石頭。
1.清點查實。
1.猶俸祿。
1.揣度時勢。
1.形容預測事情非常準確。
1.檢點查看。
2.照料。
1.計數。
1.制作工藝品的一種絲狀原料。因其系煮料抽絲而成,故稱。
1.以瑪瑙﹑紫石英等為主要原料,煮漿抽絲制成的燈。
1.見"料絲燈"。
1.估算。
1.普查田畝,整頓田制。
1.煮鹽所用的盛具。
1.指規定數目之外的給養款項。
1.謂物資﹑食物﹑用物等。
2.調料。
1.計數興。
1.挑選;揀選。
1.估計;想來應是。
1.傳說中的仙芝名。
1.選擇。
1.宴會菜肴料作的帳單。
1.整治。
1.猶估計。
1.用瑪瑙﹑紫石英等原料制成的半透明的珠子。
①衣料一塊衣裳~。②〈方〉特指毛料穿著一身~中山裝。③比喻適于做某種事情的人才不是搞科研的~ㄧ他是個下棋的~。
1.猶斗嘴;胡扯。料,通"撩"。
1.見"撂挑子"。
1.放過不問。
〈方〉不繼續耕種土地,任它荒蕪減少~面積。
1.騾馬亂踢后腳。喻人著急時的莽撞行動。
1.分手;不再計較;撒手不管。
不繼續做下去;丟開~不管ㄧ事情沒有完,哪能就~?
1.拉下臉。表示生氣或不滿。
1.猶望風。
1.在高處瞭望。
1.望見。
1.明白﹑懂事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