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物資﹑食物﹑用物等。
2.調料。
1.眩暈。感覺本身或周圍的東西在旋轉。
2.眼睛昏花。
1.用水墨或顏色漸次濃淡烘染物象,使分出陰陽向背的繪畫技法。
1.有暈的月亮。
1.眩暈。
1.形容眩暈而神志不清。
1.亦作"暈忽忽"。
2.形容頭腦發昏,不清醒。
1.形容眩暈,神智迷糊不清。
1.形容四圍光影﹑色澤的凝情狀。
1.寬厚和順。
1.專事釀酒的人家。
1.見"醞藉"。
1.亦作"醞籍"。
2.蘊藉,寬和有涵容。
1.釀酒。
①釀酒制酒須經醞釀的過程。②比喻事情逐漸成熟的準備過程計劃正在心中醞釀。
1.釀造,制作。
1.人體腋下惡臭。俗稱狐臭。
1.惱怒怨恨。
1.怨惡。
1.猶積憤。
1.怨恨惱怒。
1.心有所蘊積而不善表達。
1.惱怒。
1.憤怒的神色。
1.怨怒的神色。
1.憂郁不舒貌。
1.猶慍怒。
1.深奧,奧義。
1.古代朝服所用淺赤色蔽膝。泛指官服。
1.缊袍。用碎麻或舊絮制的冬衣。
1.古代祭服上的淺赤色蔽膝。
1.猶缊袍。泛指貧者所服粗陋之衣。
2.指貧寒者。
1.蘊藉‖蓄寬容。
1.猶靡麗。
1.指粗陋之衣。
1.以亂麻為絮的袍子。古為貧者所服。
1.粗麻布衣。
1.蘊蓄,含蓄寬容。
1.缊褚。
1.亂麻舊絮。泛指粗陋的衣服。
1.并行貌。
1.絪缊悅豫。謂天地間陰陽二氣交融而和悅。
1.用亂麻作絮的冬衣。
1.粗麻布短衣。泛指貧者之衣。
1.亂絮填充的衣袍。
1.收藏。
1.懵懂愚昧。
1.亦作"韞櫝"。
2.藏在柜子里;珍藏,收藏。
3.比喻懷才珍藏,待價而沽。
4.懷藏;包藏。
1.藏;懷藏。
1.亦作"韞韣"。
1.赤黃色蔽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