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想來。
1.在軍隊中作后衛。
2.猶放哨。
1.猶言護身。
1.迷信謂用符咒等法除邪得吉。
1.請人做事,先付一部分酬金,表示不讓他空手一無所得。
1.明永樂年間所制的一種精致瓷器名。杯中心畫雙獅戲球圖,球內刻"大明永樂年制"六字,細若粒米,最為上品。畫鴛鴦及花卉者較次。參閱明谷應泰《博物要覽.志窯器.新舊饒窯》。
1.舊俗除夕用盤雜盛各種果品食物消夜稱壓歲盤。
1.舊俗,陰歷除夕以彩繩穿錢置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在過陰歷年時給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
①使范圍或體積縮小壓縮篇幅|壓縮空氣。②減少壓縮一部分勞力。
1.用氣泵把空氣壓入容器而形成的壓力高于大氣壓的空氣,可用來開動機具等。
1.見"壓軸戲"。
從母株上選取年幼旺盛的枝條彎曲后埋于土中(枝條頂部露于土外),待長出根后從母株上切斷,使之長出新植株的一種繁殖方法。園藝上廣泛應用。
1.一種臨床體征。即觸診時有疼痛。壓痛部位常為病變(炎癥﹑損傷)所在之處。
1.鍛煉腿部韌帶的一項基本功。練功時單腿抬起,腳跟架于高處,上身前傾,用手向下按膝蓋,使腿挺直。
1.居于末后。
1.刑具名。清律,刑訊時所用刑具有笞杖﹑枷鎖﹑手扭﹑腳鐐﹑夾棍﹑拶指﹑壓膝﹑問板等。
1.謂刺繡縫紉時按壓針線。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后以"壓線"比喻徒為別人辛苦忙碌。參見"為人作嫁"。
1.比喻難以作到的事。
1.密集貌;盈滿貌。
1.殺羊。
1.古代婦女掛在腰間的飾物。
2.緊身腰帶。一種布制的長帶,中間有個袋,常束在腰間。
1.壓倒或超過一切;第一。
1.護身刀;匕首。
1.詩詞曲賦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和諧優美。
1.鎮災免禍。
1.猶壓迫。
2.擠壓。
1.舊小說﹑戲曲中稱據山立寨的頭領的妻子。
1.舊小說﹑戲曲中稱據山立寨的女首領的丈夫。
1.謂以威勢維持戰陣的穩定。
1.猶鎮服;壓制。
1.亦稱"壓條"。一種植物繁殖技術,即把植物的枝條的一部分刮去表皮埋入土中,頭端露出地面,等它生根以后把它和母株分開,使另成一個植株。
2.謂果實多,把樹枝壓低。
①竭力限制或制止壓制批評|壓制自己的悲哀。②用壓的方法制造壓制茶磚。
1.見"壓胄子"。
1.亦稱"壓臺戲"。
2.一場演出中的最后一個節目。謂其質量最高,表演最精彩,足以壓住全臺。
3.比喻引人注目的或最后出現的事件。
1.見"壓胄子"。
1.一次戲曲演出,某一節目被安排為最后一出,叫做"壓胄子"。亦指安排在最后的一個節目。清王夢生《梨園佳話》"能于末出登場,而人皆耐而相待者,謂之壓胄子。胄子者,武戲也。武戲能戀人,而欲以唱工加勝武劇。"亦稱"壓軸"。老舍《四世同堂》五八"招弟必須唱壓軸……我的女兒不能給別人墊戲。"另有一種說法,把某一出戲排做一次戲曲演出中的倒數第二個節目(最后的一出戲叫大軸子)或安排在倒數第二的一出戲,稱為"壓軸子"。
1.壓成塊形的磚茶。
1.謂充實行裝。
1.宴席中預先擺定的菜,多為冷葷之類。
2.謂人在酒宴上最后離席。用以譏笑人貪吃。
1.勝過。
1.張口喘氣。
1.猶闊狹。
1.高大貌。
1.遼闊貌;空貌。
2.敞開。
1.猶聳空,凌空。
1.張大口。
1.張口貌;張開貌。
2.深廣貌。
3.開口笑貌。
1.吞吐開合貌。
1.張口出氣貌。
1.高曠貌。
1.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