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布名。
1.出自《龍龕手鑒?心部》惤,布名。
2.
漢代地名。
1.出自《字匯補?心部》惤,漢縣名,屬東萊郡。見漢志。
3.
古縣名。故治在今山東龍口西南。
1.出自《魏書·地形志中》東牟郡,領縣四……牟平、黃、惤、觀陽。
1.木名。可用以釀酒。
1.水母的別名。
1.猶醉蝦。
1.亦作"蛤什螞"。
2.滿語。蝦蟆之一種﹐也稱哈士蟆。產于東北各省﹐是我國的特產。雌性者腹內有膠質塊﹐中醫用為滋補品。
1.見"蝦頭杯"。
1.傳說中的蝦中之王。
1.茶湯初滾時泛起的小氣泡。初似蝦眼﹐漸大似蟹眼﹐故稱。
1.亦作"蛤舋"。
2.蛙肉羹。
1.見"蝦須"。
1.一種用蝦須織成的護書畫卷的小簾。
1.一種輕細的手鐲。
1.蝦蕈羹。宋代的一種茶食點心。
1.指煮茶初沸時所泛起的小氣泡。似蝦的眼睛﹐故稱。
1.謂行鞠躬禮。
1.亦作"蝦蛦"。
2.日本古時北方未開化的民族。其人多毛及須髯﹑顙高﹑眼凹﹑鼻尖﹑膚色淺棕﹐居住在本州東北奧羽﹑北陸地方。一般認為北海道阿伊努人即其后裔。
1.見"蝦夷"。
1.亦作"蛤魚"。
2.魚名。
1.即水母。
1.亦作"蛤子"。
2.蝦的卵。干制后橙黃色﹐味鮮美﹐可制調味品。
3.蝦。
1.比喻勇猛的巴中士兵。瞎,謂目無敵人。
1.亂開口,亂說。
1.方言。瞎說,胡扯。
1.宋時陳若拙的譏稱。陳不學無術,竟中了禮部試第二名榜眼,故稱。
1.胡亂編造;捏造。
1.亂喊亂叫。
1.見"瞎扯蛋"。
1.無根據﹑無中心地亂說。
1.盲目地闖蕩。
1.亂講大話。
1.見"瞎燈滅火"。
1.形容夜色濃重或沒有一點亮光。
1.比喻自己不該承擔的責任或可不管的事。
1.方言→說;亂說。
1.詈詞。
1."看錢(前)面"的諧音隱語。意即看在錢面上。
1.胡搞,沒有來由地亂鬧。
1.假話;謊言。
2.說書底本中的話語。古代說書人多瞎子,故稱。
1.胡亂茍且地過日子。
1.指打不響的子彈。
1.比喻喪失作戰能力的士兵。
1.胡亂叫嚷。
1.方言。輕率從事;胡來。
1.細小;極小。
2.指事物之細小者。
1.輕微地笑;輕微的笑。
1.猶小惡。
1.衰微。
舊時謂帝王等尊貴者更換常服,隱蔽身份,私行出訪漢武帝嘗微行此亭。
小型;體積比較小的微型雕刻|微型飛機。
簡稱微機系統”。由微型計算機、顯示器、輸入輸出設備、電源及控制面板等組成的計算機系統。配有操作系統、高級語言和多種工具性軟件等。
1.細弱而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