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健壯的樣子。
2.
見“佶屈”。曲折。
1.
壯健貌。
1.出自《詩·小雅·六月》四牡既佶,既佶且閑。
2.出自《答柳子厚書》端而曼,苦而腴,佶然以生,癯然以清。
2.
見“佶屈”。曲折,形容文字艱澀難懂。
1.出自《井觀瑣言》魯哀公誄孔子辭,其文便佶屈。
2.出自《書梁昭明太子文選序后》孔子《文言》,實為萬世文章之祖……非清言質說者比也,非振筆縱書者比也,非佶屈澀語者比也。
3.出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白話為維新之本》再證之三王時,誓師有辭,遷都有誥,朝廷一二非常舉動,不憚反復演說,大聲疾呼,彼其意惟恐不大白於天下,故文告皆白話。而后人以佶屈難解者,年代綿邈,文字不變而語變也。
3.
見“佶栗”。聳動貌。
1.出自《郭處士擊甌歌》佶栗金虬石潭古,勺陂瀲滟幽修語。
4.
見“佶傈”。慓悍雄壯貌。
1.出自《驕兒詩》豪鷹毛崱屴,猛馬氣佶傈。
5.
見“佶栗”。戰栗貌。
1.出自《奉和襲美太湖詩·初入太湖》耳目駭鴻蒙,精神寒佶栗。
2.出自《紫檀篳篥曲贈善吹者任子中》當頭獨發調最高,響來直在青云里。頓令陽春變秋色,佶栗吳霜飛繞指。
6.
見“佶屈聱牙”。形容文句艱澀,不通順暢達。亦省作“佶聱”。
1.出自《進學解》周誥殷盤,佶屈聱牙。
2.出自《隱居通議·文章三·樊宗師文》商盤周誥佶屈聱牙,則以秦火之余,出於伏生口授而然。齊語固異,而況九十之老,齒豁而音微,又雜以方言,安得不佶屈聱牙。
3.出自《經歷》例如有些文字,尤其是所謂直譯的文字,寫得佶屈聱牙。
4.出自《與王欽萊論文書》吾子論文,於古取韓昌黎,於今取朱梅菴,不樂字句瑣細及文氣佶聱者,足見天分之高。
5.出自《論近世文學之變遷》龔氏之文,自矜立異,語差雷同,文氣佶聱,不可卒讀。
1.屬于私人之間的怨恨。
1.個人的愿望。
1.私下約定。
2.無媒妁而由男女雙方私下議訂的婚約。
1.私自愛慕。
1.猶偷越。
1.私人秘密釀酒。
1.私自宰殺。
1.謂負載有所偏私。
2.謂私人攜帶載運。
1.指私自貪污受賄或盜竊所得的財物。
1.私行建造或制造。
1.見"私債"。
1.用私心殘害人民。
1.指舊時地方官吏在朝廷規定的稅額之外﹐私自巧立名目﹐增加賦稅。
1.個人間的憎惡。
1.個人的住宅。
1.亦作"私責"。
2.私人所欠的債。
1.指流民自報戶口人數落籍定居。
1.個人的印章。
1.私藏的武器。
1.猶偏照。
1.家政。與國政相對。
1.為個人而支出公家的款項。
1.同"私智"。
2.個人的偏見。
1.個人所置之財利。
1.私情。
1.私人的禮法。
1.指古代官吏個人所得的俸祿。
1.個人的智慧。常與公法相對﹐指偏私的識見。
1.私自設置。
1.猶內心。
1.私權。
1.猶私照。
1.指私人的家奴﹑親信。
2.王莽時奴婢的別名。
1.私自煮鹽。
1.私自注釋。
1.私人的積蓄。
1.私自鑄造錢幣;私鑄的錢。
1.個人撰寫﹐私自著述。
1.私人的著作。
1.指私人資本。
1.家臣。
2.私生子。
1.自己;親自。
2.私下;暗自。
3.猶擅自。背著別人﹐自己做不合乎規章制度的事。
1.見"私徇"。
1.謂小獸私有﹐大獸獻君。
1.指古代君王軍隊中所親近的賢良之臣。
1.宗族。
1.個人所犯的罪行。
2.由營私所獲的罪行。
1.指母。對父稱"至尊"而言。
1.謂私下留坐。
1.象聲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