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珊瑚”。許多珊瑚蟲的石灰質骨骼聚集而成的東西。形狀有樹枝狀、盤狀、塊狀等,有紅、白、黑等顏色。可供玩賞,也用作裝飾品。
2.
見“瑚璉”。古代宗廟中的祭器;比喻有才能、有本領的人。
1.
亦作“鍸”。
2.
見“珊瑚”。由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骨骼聚結而成的東西,狀如樹枝,多為紅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鮮艷美觀,可做裝飾品。
1.出自《西都賦》珊瑚碧樹,周阿而生。
2.出自《本草綱目·金石八·珊瑚》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謂之珊瑚林。居水中直而軟,見風日則曲而硬,變紅色者為上,漢趙佗謂之火樹是也。亦有黑色者不佳,碧色者亦良。昔人謂碧者為青瑯玕,俱可作珠。許慎《說文》云:“珊瑚色赤,或生於海,或生於山。”據此說,則生於海者為珊瑚,生於山者為瑯玕,尤可征矣。
3.
見“珊瑚”。指珊瑚珠。參見“珊瑚珠”。
1.出自《清史稿·輿服志二》朝服朝珠三盤,東珠一,珊瑚二,佛頭、記念、背云、大小墜珠寶雜飾惟宜。
4.
見“珊瑚”。喻俊才。
1.出自《沁園春·贈次功》詞羨珊瑚照耀,詞源似海,珠璣錯落,筆陣如流。
2.出自《鏡花緣》從此珊瑚在網,文博士本出宮中;玉尺量才,女相如豈遺苑外?
5.
見“珊瑚”。鳥名。又名山呼、山胡。參見“山胡”。
1.出自《山堂肆考》山胡,一名山呼,一名珊瑚,出嶺南,巧聲之鳥。
6.
古宗廟盛黍稷的禮器。
1.出自《禮記·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夏后氏之四連,殷之六瑚,周之八簋。
1.憂郁。
1.微小貌。
1.見"閔勉"。
1.亦作"閔免"。
2.猶黽勉。盡力。
1.憂愁貌。
2.深遠貌。
3.紛亂貌。
4.關切貌。
1.亦作"閔嘿"。
2.憂郁不語。
1.憐憫關心。
1.閔子騫的省稱。
1.昏昧的樣子。
2.憂傷貌。
1.憐憫關懷。
1.哀憐傷悼。
2.悲痛。
1.泛指天。
1.憐憫安慰。
1.傷悼憐惜。
1.憐憫嘲笑。
1.憂患兇喪之事。
1.憐惜憂傷。
1.古代指國君憐念施恩澤于民。
1.指閔損。字子騫﹐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稱。
1.暗地里。
1.猶帖耳。馴服,順服貌。
1.抿頭發用的鏡子。
1.揩拭眼淚。
1.蘸油或水抹頭發的刷子。
1.閉著嘴笑。
婦女用以刷頭、抹油的小刷子。
1.輕閉嘴唇。
1.消失干凈。
1.消失玷污。
1.見"泯泯棼棼"。
1.暗合;混合。
1.融合。
1.完全消滅或消失。
1.昏亂;混亂。
1.消失。
2.死的婉稱。
3.埋沒;掩蓋。
1.形容姿態之美。
1.寂靜悠長。
1.紛亂貌;昏亂貌。
2.眾多貌。
3.水清貌。
4.消失,滅絕。
5.恬靜;寂然。
1.見"泯泯棼棼"。
1.寂然無聲;寂然無言。
1.滅絕廢棄;泯滅拋棄。
1.消除。
1.遼闊貌。亦形容胸襟開闊。
2.完全符合貌。
3.消失凈盡貌。
1.猶亡佚。
1.泯滅,消失。
1.消亡。
1.漢語八大方言之一。分布于福建省北部和臺灣省的部分地區。
1.指福建與內地相通的關隘。
1.指福建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帶。
1.指福建及浙江南部沿海地區。泛指我國南方開發較晩的地區。